讲完生,就讲克。大家不要谈克色变,克不是老子把你灭了那种“克”。克,从本质上来讲,是管理或约束。他为了目的化、规范化,假设有一条马路,只要越线,轮胎就会爆炸,那么这条马路就在“克”轮胎,这里虽然用了“克”,其实是在规范轮胎,而不是主动灭了轮胎。生克没有优劣,从这个角度来讲,限制轮胎,“克”也是一种保护。所以,克这个字不一定是坏词,而且有时候冥冥之中就得遇到克,避免不了,也不该避免这个理论的说法。
树木植物总是欣欣向上、旺盛
生长,从卷曲弱小到挺拔,向上不屈不挠,不向下、不妥协,表现出曲直状态,无论是侠义的土壤大地,还是广义的农耕活动,是祖先们最重要的生存方式,这个劳动的状态后来被称之为稼穑。所以,祖先们非常喜欢曲直这个状态,也需要这个状态,因为这个状态带来了丰收、收获。而这个形态总是需要土地和农耕的配合,这些个植物农作物才能最后毅然向上,直到枯萎凋零。祖先们辛勤稼穑的农耕活动,最终目的就是等待着屈职的木质形态来冲破,带来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稼穑活动、土壤的存在,就是为了曲直状态的发生,
木克土。
那么土克水,稼穑克润下,并不是土就把水灭了,挡住了。而是农耕活动要养人活下去,必须要限制的、有规律的、合理的规范润下状态。否则,没有收成粮食,是天大的灾难。规范限制的行使润下,“克”也是一种对稼穑的保护。正如那条马路线如果不存在,轮胎可能会带着车子飞到悬崖下面去。
那么火克金,炎上克从革,并不是火就把金灭了。而是炎上状态想要发展,无论是刀耕火种需要砍树然后烧地,形成土地焚烧后的自然肥料,还是保持火种一直不灭,都必须要有限制的、有规律的、规范的行使从革状态。否则无法实现,规范限制的行使从革,“克”也是一种对炎上能量效果的保证。
为啥从革和曲直这俩状态不对付呢?因为曲直状态,它是形容一种坚硬挺直、欣欣向上的生长状态,祖先们从植物和农作物中观察出来的,这个状态是不能任意改变自己形状的,可以这么说这种状态,冥冥之中就是需要从革这个能力来消他收拾他,这才是金克木的本意。
木、火、土、金、水这五个运行状态全部说了一遍,非常自然。所谓的相生相克,不分不离,原本一开始就是祖先和大自然的一场合作表演。这个表演孕育出了文明,烙印出了一个以农耕文明起家的华夏民族世界观,务实才是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