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穴在肺俞正中,在两肩胛的中央,为肩胛承重的撑柱,故名身柱。
陶道穴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此穴犹如陶窑火气所出之通道,故而得名。
大椎穴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别名百劳穴,百劳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哑门穴在后发际正中,第一颈椎下。哑门指阳气在此散热冷缩。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到本穴后因其散热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哑门。
到风府穴祛邪。风府穴,别名鬼穴。在颈部,后发际正中上一寸。风邪聚集之地,故名风府。
脑户穴在头部,为脉气入脑的门户,故名为脑户。
强间穴在头部,在顶骨与枕骨结合的中间,主治项部强硬和头痛,故名强间。
后顶穴在头部。顶指颅顶,因穴在颅顶之后方,与前顶相对,故名后顶。
百会穴在头部,该穴为手三阳、足三阳、督脉、足厥阴诸经交会之处,百病皆可治,故名百会。
前顶穴在头部,和后顶穴对应。
囟会穴在颅骨冠状缝和矢状缝会合处,婴儿时脑髓未充,头骨不合,俗称囟门。年长时囟门渐合,穴在其处,故名囟会。
上星穴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上星。
神庭穴在头部,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汇聚之地,故名神庭。
印堂穴在额头两眉头的中间。星相家称两眉之间为印堂,而穴位在此处,故名印堂。
素髎(liáo)穴在面部,鼻尖的正中央。素指白色的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指孔隙。神庭穴的水湿之气,到本穴后散热过滤为水湿云气。过滤的过程,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素髎。
水沟穴,别名人中,位于面部,具有醒神开窍、清热息风的功效。此穴在鼻柱下,犹如鼻涕的沟渠,故名水沟穴。
兑端穴在上唇尖端,当人中沟下端与口唇连接处。兑指口,穴在嘴唇上端,故名兑端。
龈交穴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本穴位于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相交的位置,故名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