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刚要起身,听到这话,身子一软,差点跌跪下去,同时说道:
“北伐大业不能停。”
“望陛下,勿忘先帝之志。”
“汉贼不两立,亮,愿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禅听到这话,感到牙疼,因为他有一半血脉是江苏,一半血脉是四川。
这特么不是半个贼子?
对于目前而言,还不是最糟糕的局面,至少丞相还在。
他必须先熟知当下,才能应对未来。
而且诸葛亮也说过,数次北伐,至少伐了三次,甚至四次了。
因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的时间,间隔是一年左右。
而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时间接近,可能算一次北伐。
所以现在要么是第三次北伐失败了,或者第四次北伐失败了。
因为第五次北伐,操劳一生的丞相病逝五丈原了。
既然已知必败,就没必要让丞相北伐了。
“相父,先请起,北伐之事须从长计议。”
诸葛亮见刘禅松口,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一丝。
刘禅此时必须先保持阿斗的人设,他右手托着诸葛亮的手,边走边关心问道:“相父的肺疾,可有好转?”
他是真担心诸葛亮的身体,也深知诸葛亮对蜀汉的重要性。
“有劳挂念,亮,已无碍。”诸葛亮回答道。
他多次想提北伐之事,但想想还是缓缓,毕竟还在筹备中,不急于一时。
刘禅看着不知疲惫的诸葛亮,哪怕咳嗽不止,一路上还在传授平生所学,恨不得让他立马撑起蜀汉江山。
这份无私与急切,与父无异,让他在这乱世,感到了一丝亲情。
丞相虽不是血脉至亲,却更甚至亲。
担心丞相身体的同时,也把他当成了真正的相父。
据他所知,肺疾就算在前世,也是疑难杂症,想要治愈几乎不可能。
唯一能做的就是靠饮食和药方清肺养胃,能不能续命,就看天。
刘禅随丞相来到了简陋相府,他一眼扫去,却发现少了一样东西。
诸葛亮也发现他在找什么。
于是问道:“陛下,寻何物?”
“素车。”
刘禅很是奇怪,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背靠智慧,手拿白羽扇,总是给人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
四轮车,在野史中称素车。
从见到诸葛亮到现在,他一直憋着没问,相父为何不坐四轮车?
诸葛亮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词,根本无法理解。
“是何物?”
看丞相疑惑又慎重的表情,刘禅猜测这世界没有四轮车。
完全被野史带偏了,而且四轮车要么是前驱动,或者后驱动,以目前的水平根本造不出来。
就算不采用驱动,至少前面两个轮子需要灵活转动吧?
总不能转弯靠抬吧?
或者丞相根本没有计划造此车。
想想也是,丞相一生为北伐,军、政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研究什么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