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4章 求援盛乐(1 / 2)晋庭汉裔首页

从马兰山处解围泥阳不得,李含便考虑从他处着手。

最先想到的办法,自然是效仿此前索靖袭扰渭水粮道的策略,也袭击此时叛军的粮道。当时索靖能逼迫叛军从长安解围,说不得此时也能有一样的奇效。

但稍稍经过思考和侦察后,李含发现,老方法已不可行了。

索靖袭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陈仓到长安间的地势平坦,胡人不可能弃用渭水河谷而另走他道。从北地去袭扰胡人粮道,对方防不胜防。

可现在李含的根据地在夏阳,胡人的粮道是从陈仓转运到美阳,再沿着桥山山脉运到北地,沿路多是山林,很难发挥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加上渭桥处与潼关处都有叛军窥伺,一旦李含出击,就有可能被断去归路的危险。除非长安城内的晋军愿意出击,否则是无法再实施故计了。

李含当然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既然无法力敌,那就选择智取。他一面四处派人宣传,说朝廷已经再次整顿大军,将派宁朔将军刘弘南下平叛,同时又越过征西军司,直接向洛阳发文求援,抨击司马肜的种种不智言行,夸大晋军在泥阳的优势,试图营造出一种,晋军距离平乱并不遥远,只要再派一支援军就能取胜的假象。

可惜的是,包围泥阳的叛军不为所动,发到洛阳的军报也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反响,这让李含倍感挫折。至此,他只能放弃了短期内从朝廷获得支援的想法,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北方的拓跋鲜卑上。

刘羡事先将吕渠阳安排在夏阳,一直在互市处与拓跋鲜卑的拔拔彻进行沟通,但时至今日,尚未得到拓跋猗卢北征结束的消息。

这一日,李含把吕渠阳叫过来,对他问道:“北边还是没有消息吗?”

吕渠阳也心急如焚,可他每日去找拔拔彻,靴子都要磨烂了,却只能无奈地颔首答道:“是这样。”

李含闻言,稍稍拍剑,以一种极快的语速道:“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可谓是千钧一发,泥阳那边,谁也不知能支撑多久,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找鲜卑借兵!”

“可没有首领命令,鲜卑各部都不答应,为之奈何?”

“人怎么能被这种问题憋死?拓跋猗卢不回来,我们就找过去!”

吕渠阳闻言,不禁吃了一惊,又听李含咬牙切齿地说道:

“此前不是听说了吗?眼下拓跋鲜卑已经分为东、西、中三国,分别定都在参合陂北部、雁门北部、上谷北部。你快马从并州赶过去,大概十日日左右就能赶到平城,到时候你一个一个找过去,这三个首领总有一个会在。就算都不在,国都内也会有主事的人吧!你到那里找他们求援,肯定比现在苦等有效。”

李含并不是以商量的口吻谈论这件事,他当即将门人冯御也叫过来,对他吩咐道:

“就你们两个人去,如果主事的人也不管,你就在他们的国都处私下联系一些鲜卑贵族,许以厚利,这一群蛮子,我才不信他们讲什么忠义!没有主子的命令就不找事了?鬼才信!”

“李府君话说得好,可我们哪里有厚利可以许诺呢?”

吕渠阳有些为难,他知道眼下夏阳的情形,为了供给李含的人马,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哪里还挤得出什么厚利来?

李含毫不在意,他挥手说:“这个好办!”当即从胸中掏出一张绢帛来,递给吕渠阳、冯御两人看。

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内容是以梁王司马肜的口吻向拓跋鲜卑求救,请求看在两国多年的友谊上派出些许援兵,若是让齐万年势大,恐怕鲜卑人也不得安宁,若是拓跋鲜卑能派出援军来,打败了齐万年,到时候男女金帛任他拿取!

这封信件的用语可谓是卑词殷殷,允诺无度,根本没有天朝大国的气质,加上信末上盖了一副一看就是李含自己仿造的征西军司大印,把吕渠阳和冯御的冷汗都看出来了。这要是让朝廷知道了,恐怕李含要吃不了兜着走,绝对没有好下场。

但李含的态度倒非常鲜明,他说道:“国家到了这种时候,哪里还能顾及什么细枝末节?这件事如果办成了,把叛军击退,那就是大功一件,朝廷当然不会追究。若是办不成,对国家也没有损失,你们只要不说出去,也没有人会当回事。有什么可怕的呢?若真出了什么事情,我来担责便是。”

如此犯禁的一件事,李含却说得轻描淡写,令旁听的二人张口结舌,不知道是该敬佩于他的胆大包天,还是惶恐于他的目无法纪。

但既然李含已经表现出愿意担责的态度,吕渠阳自也不会拒绝。他草草收拾了一番行李,当日就从夏阳出发。除去冯御以外,随行的还有两名从仆,他们各自带了三匹马,好在路上轮流交换。

从夏阳过河东、平阳,一路北上至太原、九原、雁门,路途之长,已经是超过了千里。而且沿路为崇山夹逼,道路极为艰险,李含预估他们要上十日,这个要求其实相当苛刻。

但吕渠阳对自己的要求更加苛刻,他们四人上路后,几乎是毫不歇息。策马之快,以至于迎面的狂风令人难以呼吸。除去吃喝拉撒外,他们连睡觉都趴在马上,把自己的腰部和马鞍绑在一起,把缰绳捆在头马的马鞍上作为牵引,如此一来,几个人就能轮流引路,在夜里也能在官道上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