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春耕(2 / 2)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首页

而后郭可阳便继续骑马西行,直到午时逛到了永定河边。

一路走来,看到很多农民都在种植番薯秧苗,看来农政院在北方推广番薯的差事办的不错。

除了农政院的组织和指导,其实更让地方官员们在乎的,是今年的番薯推广种植情况好坏,直接关乎到他们的考绩。

为了将番薯推广在第一年就落在实处,郭可阳召集内阁、吏部和户部的诸位大臣,专门开了次御前会议。

除了允准户部所请的,凡是种植番薯的农户,免去其当年纳粮田地一亩的田赋,该亩土地上必须种植番薯,不满一亩者,以实际情况计算。以此来提高农民种植番薯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吏部行文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北直隶各县。以户为单位计算各县的番薯种植率,有八成以上农户种植番薯的,当年考绩为优;八成到六成的为良,六成以下农户种植番薯的,当年考绩为差。

吏部行文中说了,为防止弄虚造假,今年会在红薯收获前一个月,联合都察院派员巡查北方各县,现场点算。

古往今来,地方官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考绩,倘若被评了个差,那么自己的仕途基本上就完蛋了。所以现在北方各县的父母官,对于推广番薯种植特别重视。

本来按照农政院的安排,是按照地域不同,年后由南到北的顺序,先河南、陕西南部和山东,后陕西北部、山西、北直隶的顺序进行推广。

因为河南、陕西南部和山东更靠南,开春后气温回升的快,至少比北面的区域要早暖和半个月。这样农政院的人数也更宽裕。

但是陕西北部、山西、北直隶得各府县却不愿意了,事关各地方官考绩,总担心晚了就误了农事。

于是这新成立的农政院竟一时成了个香饽饽,各府县请求先行派人推广的公文垒得小山一般。农政院卿王象晋无奈,只得往各县都先派一名福建教种植的农人和带部分红薯过去。

这些福建的农夫在北方各县竟一时间成了香饽饽,被各地的县太爷优待有加,好令其为本县的番薯推广种植出力。

这些个福建的农民何曾受到过官府如此重视和优待,诚惶诚恐之余,干起活来倍加的卖力。

郭可阳一路走走看看,到了永定河边便沿着河往南骑行,不知不觉就转到了卢沟桥边。

前世郭可阳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因为这里距学校不远,曾来过卢沟桥很多次,此时再来此地故地重游,却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桥还是那座桥,依旧横跨在永定河上,还是那样的古朴壮丽,但是自己却是以一个曾经无法想象的身份来到这里。此时心中竟恍然涌出一种不真实感,脑中发出一长串的“我是谁,我在哪里,是梦耶,非梦耶”的疑问。

郭可阳摇摇头,努力摒除脑中的杂念。

林正立刻凑上来轻声问道:“陛下可是龙体不适,要不要回去休息?”

“无妨,朕很好。”郭可阳轻声道。

于是众人便骑马在卢沟桥上走了个来回,暮春时节,春和景明,出来游玩踏春的人还不少。

郭可阳记得前世北侧桥头有一处刻有“卢沟晓月”的石碑,此时却没看到,想必那不是大明时候留下的吧!

桥头有不少百姓,或搭起棚子,或支起摊子,做起来生意。主要是为踏春者提供饮食茶水之类的。

郭可阳与林正等随从,便在一处卖驴肉火烧的桌子边坐下,吃饭饮水稍作休息。

而后便骑马回城去了。

-------------------------

注:“卢沟晓月”石碑为清乾隆时所立,由乾隆帝亲笔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