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春耕(1 / 2)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首页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

三月中旬的一天早上,郭可阳带着林正及六名锦衣卫侍从骑马出了玉渊潭行宫。

一行人却都是民间百姓的装束。只有六名锦衣卫侍从在马鞍旁的褡裢里藏了腰刀。

之所以如此轻车简从,乃是因为郭可阳打算今天去京城郊区看看民间的春耕情况。

沿着京西大道一路骑行,两旁多有农田,很多农民正在田里劳作。

这个时节正是春耕时节,地里的冬小麦已经长了一尺多高,农民们忙着给地里的冬小麦施肥除草,有些也在引水灌溉。

往西骑行了约十里,此处距离老山旁的讲武堂炮兵科训练场地已经不远。

一个老农正坐在离路不远的田埂上抽着旱烟,身旁放着一捆藤状的作物,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郭可阳,一眼便认出那是红薯的秧苗。

郭可阳下马步行,只带林正一人来到老农身旁。

“老伯,打搅了。”郭可阳笑着对正吐着烟圈的老汉拱手道。

老汉抬头一看,一个衣着打扮像是富家公子的年轻人,正对自己作揖,便赶紧站起身拱手道:“小老儿不敢受公子施礼,在下有礼了。”

“老伯,请问您这捆藤蔓却是何物?”郭可阳装作不懂道。

老汉一看年轻公子手指的藤蔓,不觉笑了,“公子不知,这个叫做番薯苗,是用来种的。”

“哦?我倒听说过南方有番薯,不知道老伯是从何处得到的秧苗,可知如何种植?”

“这个呀!这秧苗乃是宛平县衙发的,每家都要种植。官府专门从福建请了擅长种植的农夫,教我等种植。据说那农夫就教教如何种这番薯,每个月就能从官府里领二两银子的月钱。啧啧,可真是好差事啊!”

老汉说完一脸羡慕的表情,没想到种地的庄稼汉还能落到这种好差事,这群福建来的农夫当真是好运气!

“那官府哪来这么多的番薯秧苗啊?”郭可阳装作好奇道。

“呵呵,公子您有所不知了。这都是如今皇帝的德政。今年过完年这番薯便运到本县了。只不过不是秧苗,而是成块儿的块茎。那随行而来的福建人便开始培养使其发芽。”

“咱们北方天冷,为了不耽误春耕,据说他们刚开始都是在屋子里烧上炉子增温培养,待到天暖和了又移到外面的地里。这才有这许多的秧苗发下来。”

郭可阳做恍然大悟状,“哦!原来如此。”

“就是不知道这番薯种下去能打多少粮食?”

“嘿嘿,官府说了,这番薯特别高产,一亩地多的能产上万斤。而且今年凡是种植番薯的田地不用交田赋,但是每家纳粮的田今年只限种一亩。若是在荒地上种植,那就自己想种多少种多少。”

“可是这种苗要是不够呢,该咋办?”

老汉一听这这话就乐了,“公子您这就不懂了。这番薯和别的庄稼不同,只要种下去十天半个月,等番薯藤长长了,掐下来一段插到地里种下,就能结番薯。所以刚开始不用那么多秧苗,只要有地就能种植。”

“居然如此神奇。老伯今年也是第一次种吧!怎生得知道如此之多?”

“这都是那福建来的农夫教的。那些人拿了官府的月钱就是专门干这个的。每个人管一片,几个或者十几个村,专门教咱们种番薯。我听说谁管的片儿下面亩产高,朝廷还给他们另发赏银哩!这些人整天在各村来回跑,教咱们如何育苗,如何种植、何时翻番薯藤,教的可多着哩!”

“原来如此,晚辈今天也是长了见识了,多谢老伯。”郭可阳就像一个谦虚好学的晚辈一般,向老农拱手施礼道。

“哎,公子客气了,不敢当,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