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上班时间一般在八点,但医务人员为了完成预备工作,大多都会在七点半左右就到科室,家住的远的甚至六点多就得起床,因为七点之后的济南会堵的水泄不通。就拿济南的经十路来说吧,国内最长城市主干路之一,横跨6个区,依然是三天一大堵,两天一小堵。医务人员出门时,大都是太阳还未升起,下班的时候已经日沉西山了,遇到特殊情况还有顶着月亮下班的。
每个人在科里都是相同的八小时的工作时间,要出类拔萃,弥补不足就得在这八小时之外自己暗地里努力。夜晚,是休息的时间,也是开始奋斗的时间。入了临床这一行,就得活到老学到老,要不然就做到随时被淘汰的准备。
实习的时候,科室主任就苦口婆心的教导:你们实习生来到科室什么都不会,要勤快点,多干活儿。在医院里,多干活儿,才能学东西。上级大夫说你们,甚至骂你们,你们就听着,别搞情绪。你们得好好珍惜做下级大夫的时光,因为这个时候你们犯了错误他们还愿意给你指出来,手把手的教你做事。等你们到了真正工作了,大家都成了同事,你再有不对的地方,人家也不愿意、不好意思说你了。那时候要是还没磨砺出来,你就会被别人越落越远。
有时候,冷漠比羞辱来的更残酷一些。在科室里有到了主治级别的医生能力却还不如住院医师的,而老大夫又不会像带小大夫那样手把手从基础开始去带他们,他们自己又不努力,还拉不下脸虚心求教,他们的年限越高就显得能力越差,到哪里都显得格格不入。医院从不养闲人,这个人命关天的地方也不允许这样做。带编制的、不作为的人又不能直接开除,但又不放心放到临床上惹事端,就只好分到行政岗位上去。
后来出台了规培政策,在政策不断改进过程中,有人有人受益匪浅,有人苦不堪言。普通本科类都是四年制,临床(可以理解为西医)还有大多其他医学类专业都是五年制。本科五年毕业,进入医院工作满一年,才可以考取执业医师证,有了执业医师证才有处方权,可以独立行医,而且行医地点也只能在医院,因为想要开私人门诊的话,得执业医满五年才有资格。在医院里,医生的收入跟自己级别挂钩。执业医师证考下来就是住院医师,再往上就是中级,也就是主治医师。规培政策一出,住院医师需要参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合格后才能考取主治医师。政策刚实施的时候,有一些已经经历了本科五年加硕士三年的医学生,又重新进行了三年的规培。还有已经工作多年的基层医院的医生,为了能晋职称,不得不撇家舍业地离开本地去三甲医院参加规培。开始规培时,规培生只有微薄的薪水,却承担繁重的工作。还有个别医院,有规培生不堪重负自杀的。经过不断地改革,规培生的各种补贴待遇开始提高,甚至有的医院还会给规培生按科室收入系数发放绩效。除此之外,根据政策要求,还有部分规培生毕业后凭借规陪证可以考入三甲医院。有些人在规培中失去很多,也有人收获很多。
我也是一名医生,从医到现在,回首过往,我从不后悔走过的每一步。虽然实习期间也在医院轮转,但总是像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里面,没有属于自己真正的角色。三年的规培生活,使我对生活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规培,我才开始作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走进临床中去。进入到临床,才发现医生没有想象中那么崇高,和普通人无异,也是为温饱而奔波忙碌的打工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往往竭尽全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把课本翻烂,把知识背的滚瓜烂熟,很多疾病病因那一栏写的还是“病因至今不明确。”医生也是有编制的,却是日夜假期都不固定上班的那种,甚至还有晕倒、猝死在岗位的。但是,医生也有悠闲到可以坐在办公室喝茶聊天的时候。在外人看来,医生形象高大伟岸,也有私生活混乱不堪令人唾骂的。白衣之下,医生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对我而言,这身白衣从穿上开始,这种崇高的使命感便从此诞生,此后,就再也不能、也不愿脱下。很多人都讲,“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在我从医之后,我毅然决然向我的后辈推荐了医学专业。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愿所有的医学生,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