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决战前奏
当暴雨降临到西西里岛时,远在地中海对岸的伊比利亚半岛也迎来了自己的冬季,由于这片半岛山脉纵横,地形割裂,具体情况也有很大不同。
除了东南部的塔巴拉沙漠外,伊比利亚半岛的沿海地区温暖而湿润,农作物在降水的滋润下开始茁壮成长,一片生机盎然之景。
但是,由于地形影响,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很难进入半岛内部,伊比利亚正中央的梅塞塔高原属于半干旱温带草原气候,年均降水量大概在四百多毫米,即使是冬天也不会有太多的降雨。
截止到1475年末,卡斯蒂利亚的王位继承战争终于迎来了高潮,胡安娜女王困守托莱多,其余两方势力则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先入托莱多者为王,两路大军没有管边边角角的城镇与村庄,纷纷涌入梅塞塔高原,向托莱多城直直冲去。
行军途中,卡斯蒂利亚地方诸侯也是纷纷站队,两路大军抵达梅塞塔中央时,士兵数量都得到了极大增长,这场风暴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人裹挟进来。
伊比利亚半岛第一大河塔霍河把梅塞塔高原一分为二,托莱多城恰好位于正中心,阿拉贡王子费尔南多率领三万余人的大军在塔霍河北岸扎营,东罗马皇太子查士丁尼率领两万余人在塔霍河南岸扎营,战争双方沿塔霍河对峙,虎视眈眈,磨刀霍霍。
托莱多城的胡安娜女王还在苦苦支撑着自己的王国,尽管她自己也清楚,失去了大半支持者后,她已经很难将父亲的王冠继续维持下去,能够争取到一个体面的结局便已是万幸。
塔霍河中游水流平缓,在两座山脉间冲刷出一片较为肥沃的谷地,谷地以北是中央山脉,谷地以南则是托莱多山,夹在中间的谷地被人称为新卡斯蒂利亚盆地,是伊比利亚中部人口最为密集的一片地区,目前,费尔南多军和卡洛斯军全都驻扎在这里。
塔霍河北岸,托莱多以北,马德里城。
马德里城位于曼萨纳雷斯河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有酷暑,冬有严寒,水热条件和农业状况还算不错,具备发展为大都市的潜力。
但是,在伊比利亚诸多有名有姓的大城市中,马德里城显得十分不起眼,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特产,更没有璀璨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若不是卡斯蒂利亚先王恩里克三世曾在重建马德里城时下令建造了帕尔多王宫,这座城市甚至很难成为卡斯蒂利亚的君主行在之一。
截止到现在,马德里城依然是座小城市,原时空中,直到偏爱马德里城的腓力五世在此大兴土木,这座城市才真的成为了西班牙的首都。
当然,哪怕成为了首都,深居内陆的马德里依然没能发展为一座真正的现代化大都市,距离其他西欧首都相差极远,直到独裁者弗朗哥上台,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根本改观。
不过,由于马德里城本来就是从军事堡垒上发展而来,防御设施十分完善,南下争霸的费尔南多王子占领此地后,将大军驻扎在此,开始对困守托莱多的胡安娜女王威逼利诱。
其实,在伊比利亚纷争刚开始时,阿拉贡王国里诸位贵族在针对卡斯蒂利亚王国事务上大体保持一致,对费尔南多宣称卡斯蒂利亚王位之事保持默认,但他们之内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派认为,不应该对法兰西王国依赖太深,也不应该把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女王逼得太狠,费尔南多可以承认胡安娜的正统王位,双方通过婚姻形成王室合并,阿拉贡与卡斯蒂利亚也能形成一个特殊的联合王国。
另一派则反对联姻,坚决否认胡安娜的合法宣称,主张亲法,让费尔南多与法兰西公主联姻,换取路易十一的支援。
由于自身实力不允许,阿拉贡王子费尔南多最终还是选择接受法兰西的支援,和路易十一的女儿订立婚约,同时将胡安娜彻底斥为私生女,势必要抢走她头上的王冠。
除此之外,为了获取更多军队,费尔南多还在路易十一的建议下,以卡斯蒂利亚所剩不多的王领为诱饵,从法兰西王国招揽来不少流浪骑士和雇佣兵,完全不把胡安娜放在眼里。
这一系列的操作确为费尔南多换来了相当多的法兰西士兵,但也导致胡安娜派对其极为厌恶,除了胡安娜女王本人外,相当一部分的特拉斯塔玛拉老臣将费尔南多视为国贼,坚决反对向他交出王冠。
至于卡洛斯,他本来就是外来的,东罗马帝国也没有在卡斯蒂利亚王国提出任何领土要求,引进教廷势力和引进法兰西势力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关于这一切,费尔南多一清二楚,他也知道自己很可能中了路易十一的圈套,但对此有苦难言。
阿拉贡王国已经在他好父亲胡安二世的手上国力大损,如果不依靠法兰西,他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击败卡洛斯派,既然选择了依靠法兰西,自然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小雨刚刚停下,冬日的天空晴朗无云,马德里的帕尔多王宫里,一位中年军官在随从的陪伴下等在休息室中,他们的铠甲上勾勒着蓝底鸢尾的图纹,显然来自于法兰西王国。
“有烟吗?”
或许是等得烦了,中年军官看向一旁的阿拉贡仆从。
“只有雅典牌的香料烟。”
仆从一愣,拿来一个烟盒。
“马德里的前任市长喜欢这种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
“无所谓,都可以。”
中年军官随手挑出一根香料烟,无视了烟盒上的猫头鹰图纹,又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精制的圆柱体金属盒。
金属盒由黄铜打制,表面上雕刻着双头鹰的徽章。
“火绒盒,希腊人的新玩意儿,由燧石和火绒制成,据说参考了古埃及人的取火物。”
军官解释着,用火绒盒点燃香烟,抽了一口,嘴角微微翘起,
“赫菲斯托斯牌,皇家精工坊的产品,前不久,我在战场上缴获的。”
随从们顿时恭维起来,中年军官也很是受用,一边绘声绘色地介绍起战斗的经过,一边招呼着随从都来抽烟,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
阿拉贡仆从看了看桌子上燃烧正旺的蜡烛,知道这位法兰西军官有意显摆,不动声色地离开了。
“呵,阿拉贡人还真是没有礼貌。”
见仆从离开,中年军官冷哼一声,换上了法语。
“不仅没礼貌,战斗力还很弱,打仗全靠我们。”
“是啊,前几次的接触战中,也就是您的部队成功逃回了塔霍河北岸,几支阿拉贡分队要么四散而逃,要么投降认输。”
一位侍从笑呵呵地拍着马屁,中年军官却面色一僵,不再言语。
他叫贝特尼斯,出生于里昂城,曾经参加过英法百年战争,目前担任国王火枪队的一位分队长。
国王火枪队是路易十一仿照东罗马帝国进行的一项军事改革,采用大方阵战术,现有员额三千人,其中四分之一为火枪手。
这支国王火枪队是路易十一的私人军队,也是他加强王权的手段之一,成员大多出身于市民而非贵族,担任分队长的贝特尼斯就是一位工坊主的儿子。
路易十一还接受了军事专家的建议,企图发挥本国长处,将国王火枪队与敕令骑兵一同使用,相互配合,从而在战场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大方阵的优点就是火力强劲,能够有效地对抗骑兵,缺点就是移动缓慢,机动性较差,在追击残敌上具有明显漏洞,大方阵改革十几年后,东罗马帝国也发现了这一短板,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大方阵与骑兵搭配使用。
事实证明,如果指挥官操纵得当,无论是斯拉维斯骑兵还是近卫龙骑兵,都可以在与大方阵步兵的配合中打出不错的效果。
这一次的伊比利亚内战中,法兰西和东罗马双方均拿出了最新式的军事战术,除了击败敌人外,另一个目的当然就是练兵了。
从古到今,纷争不断的伊比利亚一直都是最好的练兵场。
两个月前,急于致胜的费尔南多趁着塔霍河水位较低,派出部分军队渡河南下,试图摧毁塔霍河以南的城镇和乡村,为东罗马军队的补给带来困难。
可是,由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整体军事素质很低,费尔南多的军队来源良莠不齐,渡河南下的部分士兵抢着抢着就忘了军令,反倒被强行军而来的贡萨洛领兵击溃,赢得仓皇北顾。
这场小规模战斗的失利让费尔南多的速胜计划沦为泡影,东罗马大军如期抵达塔霍河南岸的大营之中,费尔南多被迫撤回马德里,不敢贸然进攻托莱多王城,害怕将胡安娜女王彻底逼到卡洛斯一方。
“贝特尼斯阁下,国王请您进去。”
木门开了,一名卫兵向贝特尼斯微微鞠躬。
“嗯,你们刚刚所说的贵客,他们走了么?”
贝特尼斯站起身,将烟掐灭。
“我们奉路易国王之命来到这里,协助你们抵抗希腊人的扩张,竟然还有比我们更尊贵的客人……”
卫兵对贝特尼斯的傲慢早已习以为常,一言不发地将他引向议事厅。
走廊上,一群衣着华丽的穆德哈尔商人迎面走来,神情有些凝重,一直在低声交谈着。
很显然,他们就是费尔南多方才接见的“贵客”。
“哦?”
贝特尼斯瞟了穆德哈尔商人们一眼,嘴角露出一抹嘲讽的笑意。
“国王陛下又没钱了么?”
穆德哈尔商人没有听见贝特尼斯的话,朝他微微鞠躬后便匆匆离开,贝特尼斯没有回礼,径直走进议事厅。
“尊敬的费尔南多国王,很高兴见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