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卡塔尼亚决堤
淫雨霏霏,自西而来的湿润水汽降临在地中海沿海的各个地区,如同千万年前那样,西风带再次击垮了副热带高压,地中海世界温暖湿润的冬季正式来临。
天空中飘着小雨,道路变得泥泞滑腻,卡塔尼亚平原西北部的山区土路上,一群民兵向西而行,他们披着村民自制的斗笠,带着兜袍,时不时望向乌蒙蒙的天空,眼中布满焦虑。
人群前方,民兵队长骑着毛驴,眉毛拧成一团。
“加快速度,我们要赶在暴雨降下前去加固堤坝,别让洪水冲垮我们的村庄!”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我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
“是!”
民兵们齐声吼叫,脚步加快了不少。
雨渐渐大了,民兵队长策动毛驴,思绪纷乱。
东罗马帝国攻占诺托谷地后,在当地执行怀柔政策,为百姓们分发粮食,组织娱乐活动,分配基础田产,从而获取他们的支持与效忠。
除了这些民生上的政策外,东罗马帝国还在诺托谷地的占领区组织了西西里自卫队,每一个自治村社和自治城镇都得参加,属于半常备的地方性民兵队,现有员额一千人。
西西里自卫队不需要参加针对阿拉贡王国的战争,也不需要随东罗马军队一起行军,他们的责任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卫自己的财产,包括房屋,农田,牲畜和工具。
事实证明,这种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模式为东罗马帝国赢得了不少西西里民众的好感,阿拉贡王国统治时期,他们几乎一无所有,西班牙统治者在战争期间可以随意征用他们的粮食,马匹,铁器和劳动力,但东罗马皇帝已经很久没在帝国本土干这种缺德事,如果有需要,基本上采取赎买模式,村民们跟着大军,反倒能挣不少钱。
在这几个月的战争中,西班牙统治者的税收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西西里民众被这种模式所吸引,从阿拉贡控制区跑到东罗马控制区的百姓越来越多,这群桀骜而自私的西西里人对两个国家也许都没有太多的向心力,他们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名叫马尔蒂尼的民兵队长也是西西里自卫队的一员,当东罗马军队来到他世代居住的村庄时,加蒂斯侯爵的征粮队刚刚离开,村子里一片狼藉,民众们呼喊哭嚎,不知道该怎么渡过下一个艰难的冬天。
跟随东罗马士兵一起到来的还有粮食,衣服,焦炭,药品和教士,充裕的生活用品缓解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新式的药品让几个罹患疟疾的孩子奇迹般好转了过来,叙拉古大主教派来的教士也告诉他们,东罗马皇帝才是上帝认可的西西里君主,无需因为略有不同的宗教礼仪而排斥他,要像敬爱父亲一样敬爱皇帝,尊重他的统治。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西西里地方教会取得了最基本的自治权,西西里民众可以施行西方仪轨,可以依照原来的习俗在胸口画十字,依照原来的习俗领取饼酒,自主决定到底是否发酵。
刚刚失去父亲的马尔蒂尼立马加入了西西里自卫队,因为高大的外表和更加健壮的身体而成功当上了民兵队长,领取到了叙拉古仓库中的陈旧兵器,奉命守卫自己的村庄,抗拒阿拉贡统治者的征粮收税。
后来,一支东罗马正规军到村子附近的河谷平原驻扎下来,与不少村民所想的不同,他们没有随意欺压百姓,更没有强制征收他们的生产资料,偶尔需要粮食或服务,军需官也会掏出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马尔蒂尼见过他们,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淡漠而非暴虐,是不屑而非贪婪,他十分清楚,这些士兵之所以没有像同时代的大部分军队那样四处抢劫,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在极短时间内就将西西里民众看成了同胞,而是因为他们埋藏内心的高傲。
皇帝的军饷很充足,他们在军队中挣到的薪水足以供应全家老小的美好生活,比起爱琴海沿岸大城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色各样的娱乐,西西里的村庄显得那样贫穷而粗陋,士兵们根本就看不上,不需要为了这些小钱而败坏名声。
这支心气高傲而素质极高的士兵让驻地的村民十分新奇,知道他们不会随意伤害自己后,不少胆子够大的村民都与士兵做起了生意,将本地特产的柑橘提供给财大气粗的军需官,换取士兵们的果,烟草和其他高端补给品。
在皇帝的强制要求下,东罗马正规军的军服不求廉价,但求美观,行军起来显得威严而神武,将士兵们高大俊郎的身躯衬托得淋漓尽致,他们每走到一个地方,总能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仰慕目光,孩子们羡慕地望着他们背上的火枪,少女们也总会躲在暗处,偷偷地注视着这群英俊潇洒的年轻小伙子们。
东罗马士兵在一个地方驻扎后,过上一年,这里总会掀起一波婴儿潮,教士和军法官们最开始还会加以管制,但耐不住当地少女的投怀送抱,后来也就放任自流了。
东罗马帝国法律规定,父母一方为帝国公民,或者在帝国境内出生的基督教婴儿均能自动获取公民权利,这些混血宝宝在长大后往往也会因为更加优厚的福利待遇而选择在东罗马境内生活,缺乏人口的东罗马帝国当然也是来者不拒。
过了几天,又有一支工兵团来到了马尔蒂尼的村庄,他们开始在村庄北边的河流上修建堤坝,发掘河道,还雇佣了不少村民为他们搬运建筑材料。
起初,村民们感到十分开心,地中海气候的西西里岛每逢冬季都必然会有暴雨危害,尤其是地势低平的卡塔尼亚平原,洪涝灾害已经是家常便饭,如果能够借助东罗马帝国的力量来修筑水利,控制洪涝,他们的生活将会有很大改观。
所以,当东罗马工兵团提出修筑水坝时,附近的村民踊跃报名参加,自发地来到建筑工地,协助工兵团完成施工。
然而,堤坝修建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有见识的村民隐隐发觉了不对劲,这些水坝似乎存在粗制滥造的嫌疑,工兵团们不仅对此视而不见,反倒禁止村民随意加固,驻扎于此的正规军也开始设置封锁线,禁止村民肆意离开。
除此之外,工兵团员们还经常到各段河道勘测水文,进行村民们难以理解的各种规划,政务人员开始购买村庄土地,说服村民离开家乡,前往南方的诺托谷地。
部分村民被成功说服,拿着卖地换来的金钱南下诺托,甚至有些技术人才直接举家带口前往爱琴海沿岸的各大城市,他们能在那里得到更好的生活。
但是,一些顽固村民与年老村民不愿背井离乡,截止到1475年冬季,仍然有近一半的村民留在原地。
第一场大雨很快到来,东罗马工兵团建造的诸多水坝成功起到了预想中的效果,但部分水坝的建筑强度显然难以支撑到下一个春季,最终的决堤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非但如此,由于人为干涉,一些河流的流向被略微改变,部分村庄因此远离了水患威胁,另一些村庄则恰巧挡在洪水下游,成为了计划的牺牲品。
于是,西西里自卫队开始组织起来,希望帮助东罗马工兵团加固水坝,保卫家园。
雨越下越大,前方的工兵大营依稀可见,他们驻扎在一处高地上,高地下方正是他们这几个月修建的拦河水坝之一。
“站住!前方已经进入军管状态,任何人禁止入内!”
一支负责巡逻的骑兵队挡在了民兵队的道路上,他们穿着血红色的军衣,身上的甲胄有着明显的北非特色。
这是斯拉维斯军团,马尔蒂尼见过他们。
“队长大人,我们是西西里自卫队第三民兵团,齐装满员,赶来加固河堤!”
马尔蒂尼用西西里语大声说道,指了指民兵们手中的箩筐,镐头和铲锹。
“嗯,我知道了,这件事不用你们管!皇帝陛下政府自会负责!”
斯拉维斯队长努力思考着马尔蒂尼的话,用拉丁语简单回复道。
西西里语是意大利语的地方性分支,也算是拉丁语的延伸语言,如果说慢一点,吐词清晰一点,虽然做不到完全互通,但弄懂意思还是勉强可以的。
拉丁语是东罗马帝国两大官方语言之一,并且正逐步取得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级官员和高级军官都得会拉丁语,这并不是因为拉丁语有多么优美,也不是因为拉丁语是老祖宗的语言,而是因为拉丁语的使用面实在是太广了,学会了拉丁语后,其他几个由拉丁语延伸出来的语言均要简单易学很多。
“但……但这是为什么?”
马尔蒂尼十分不解。
“这些堤坝快要决堤了啊!”
“村里的老人说,如果这几座堤坝真的决堤,大量河水将一股脑地灌进阿曼纳诺河里,我们村的地势虽然比较高,但还是会有好几片果园被冲垮的!”
“哦。”
斯拉维斯队长目光平静。
“你们是哪个村的?”
“诺尔兰村。”
马尔蒂尼如实说道。
“就是帝国控制区最外围的那一座村庄。”
“那就不用担心了,就在你们来的路上,临近河岸的几片果园已经被皇帝买下了。”
斯拉维斯队长摸索着,从防水布袋中找出一份文件,递给马尔蒂尼。
“如果你们担心洪水,那就尽快搬往南方,这是计划的一部分,所有人都无权更改。”
“如果舍不得你们的农田,可以通通卖给皇帝,反正不会让你们太过吃亏。”
马尔蒂尼没怎么看懂,但的确认出了自己村庄的名字,村庄长老的名字和皇帝的印章,对斯拉维斯队长的话相信了几分。
“原来你们压根没想控制洪水,而是想利用洪水。”
马尔蒂尼喃喃说道。
“恐怕有不少人会因此家破人亡。”
“我们在帝国控制区已经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努力,迁移民众南下,钱赎买土地,在诺托山谷安置他们。”
斯拉维斯队长徐徐说道。
“阿拉贡的加蒂斯侯爵则在阿拉贡控制区大肆征粮,将大量百姓逼得四散流离,卡塔尼亚附近的村庄已经没剩多少人了,现在还愿意留下来的要么是阿拉贡的死忠派,要么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死活与皇帝无关。”
“好吧,我这就回去,争取赶在决堤前让所有村民南下避难。”
马尔蒂尼无奈地叹了口气。
“皇帝的确是仁德善良了,放在其他国家,君主压根不会采取这种赎买政策。”
“买地,迁移,安置……皇帝恐怕得不少钱吧?”
斯拉维斯队长笑了笑,摇摇头,没有回答。
呵呵,皇帝可是最精明的商人,从来不会干亏本的事,等这次的洪水褪去,工程兵团还会用最新的技术建造真正完善的水利设施,把卡塔尼亚平原的水患彻底解决,将其化为西西里的天府之地。
到时候,他们说不定还会费更高的价钱来重新把土地买回去呢。
“雨下大了,我们得去做最后的准备,请你们尽快回去吧。”
斯拉维斯队长冲马尔蒂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