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这后两句词无疑是画龙点睛之笔,大鹏、清凤,意向豪迈,携书提剑,允文允武,展示我燕朝男儿气概。”
“此诗是送别诗,赠送考者,侧重于对赶考举子的鼓励,所以此诗大气磅礴,奋发向上。”
夏志恒言辞激动,说到动情之处,直接起来大声诵读了一番,年纪尚小的虞允文也在一旁兴奋的鼓起掌来。
只有虞祺一直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的动作,只是在旁边安静的看着。
等到夏志恒发现不对劲以后,尴尬的重新坐下:“老师。”
“立恒,你觉得这两首词,水平如何?”
“学生觉得,都是绝妙的好词。”
“那你猜猜,这次是谁做的?”
“这...学生猜不到,不过能写出如此佳作之人,想必也不是寻常百姓、或者不入流的举子所做……难道是出自苏轼、柳永这些名家之手?”
“呵呵呵呵……”虞祺笑而不语。
他能选择夏志恒作为自己的门生,首先一点便是此人有能力,有野心,懂得不择手段去完成目标。
无论善恶贪廉,每个踏入官场的年轻人都得懂得的道理。
可偏偏有些年轻人,读圣贤书读傻了,知而不为,问起来原因,往往扯到什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类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上面。
呵,一群未经历过官场沉浮的小儿罢了。
但夏志恒不同,懂得的变通,懂得放下所谓文人的矜持,这也是收他作为为门生的原因之一。
其次,便是此人确实有些真才实学,懂得些诗词歌赋。
这在读书人之中不算什么长处,但虞祺本人也只是个一只脚踏进诗词之道的门外汉罢了。
不管是之前的“春江花月夜”,还是眼前这两首“却道天凉好个秋”,师徒两人对其看法全都一致,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但令虞祺感到疑惑与震惊的关键,在于这几首词居然全与那郑途有关。
或者可以大胆一些,这些诗就是郑途所作。
明明有如此才华,居然甘愿藏身于市井之中,平白浪费了如此天赋。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早年间经历过什么意外事件影响了郑途的心境?导致从此改变了想法,只想做个清静散人?
“虞师?您有话对学生说么?”
夏志恒见虞祺沉默不语,在旁边提了个醒。
“志恒,你看看这三首诗词的笔迹,能看出什么?”虞祺收回思绪。
笔迹?
夏志恒将三张诗稿平铺在腿上,仔细比对了一番,目光中露出惊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