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商品化和庶民化也需要考虑时代的环境,他们家里准备开张的吃食铺便是一种很好的渠道。
豆沙馅的包子、捏糖人、煎糖饼、制作粘米花糕、制作瓜糖、糖油混合物等等诸多的样式,都可以带动糖料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制作各种口味的糖果,加以包装,往外地销售。
......
晨烟渺渺,县学书舍之中,已有朗朗书声传出。
外面的街道上,除了少数为生计奔走的城民,行色匆匆,多数的人都显得从容安逸,开始游走在各处飘香的早膳店铺之中。
一个婆子的包子铺上,刚蒸出来一笼白面馒头,便扯着嗓子叫卖起来。
却见,这街上人流如织,不但近她家铺子帮衬的极少,就连拿正眼瞧她一眼的,都难以找到,眼看一个熟人从摊前经过,急忙唱喝打招呼道:
“七婶起得早咧,来来,咱家这刚蒸熟的大白面,便宜又实惠,来两个不?”
被唤作七婶的老妇皱眉,瞥了她一眼,见她掀开笼子,放一股白烟出来,神情还有些得瑟。
“馒头有甚吃头儿?那徐记食铺,可是进士老爷家开的,吃食样式多还不止,这几天还半价出售,谁还要吃你家这硬实的大馒头?”
婆子脸上笑容瞬间敛起,努了努嘴,看向转角处排着长队的铺子。
她这边是蒸了包子出来没人要,人家那边是排着队等出笼,怎么不叫人嫉妒。
“包子不过图个填饱肚子,要这么多样式有何用?你倒是人人都像他徐家郎,吃了包子还能高中不成?”
“那徐家铺子,就是半价卖的包子,能有咱家的便宜实惠?”
七婶见她酸味十足,自然越发得意。
“人家那包子有甜、有咸、还有烧制的,口味新鲜得紧呢,叫你家做了好几年,都是这又硬又实的馒头,怎跟人家比得过?”
“再说,考不考得上,老身都愿意去沾沾喜气,你管得着?”
说着,瞥了她一眼,不再理会,溜溜的往徐记食铺走去。
“他那新开的铺子,还弄那么多的花样,叫你们这些图新鲜的人,吃出问题才好呢!”
“嘿!真是个老刁婆,也就剩一张叼嘴了。怎个不会学学人家王氏,刚搬进城,生意就做的,那叫一个红火,气死你!”
七婶听罢还要回头揶揄那婆子一句,气得她几乎跳将起来,当街与那七婶骂上百十个来回。
其实,这种情况,在寿光城中,不只有这一处出现,还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这些人有些是出自本心的,有的是徐正卿事先打好招呼的,男女老少都有。
这也是徐正卿的一种宣传方式,不仅仅要把客人留住,还要把做包子的商家也勾过来。
开铺子的头七天,半价销售,把食客的胃口吊起,食客们吃惯了口味新鲜繁多的包子,别家看到商机,自然想学去。
如此一来,糖料便有了更多的销路,铺子的生意也能红火。
就好似后世那些读完清华北大的人,出来开的猪肉摊、关东煮摊档等等,利用名气所带来的流量进行吸金,是一种不怎么高端,却十分实用的方法。
徐记食铺门前。
三个灶台架在外头,蒸笼都码了三层高,滚滚热浪混杂着烟气,蒸腾而起。
旁侧,还架了一口铁锅,里头装着翻滚的热油,漂浮着鹌鹑蛋般大小的吃食,用竹编的筛子捞起来,盛在碗中,浇上一小勺糖浆,自有人欢喜的端进铺子里自找人拼桌食用。
还有炸得跟鸡蛋般大小的,里面是甜味的豆沙,油脂与糖料的风味完美结合,是养成脂肪的好材料。
“我说,许大娘你怎么又来了?还来找我们家三郎?他现在可没空闲功夫见你,忙得很呢?”
忙得满头大汗的王氏,看到再次见面的许大娘,迭声驱赶。
“没看见铺子还有这么多人排队,我可没工夫招呼你,快些走吧,别耽搁我们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