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夜间插曲过去,并不耽搁徐正卿翌日返乡。
益都距离寿光县百余里的距离,行车一日足矣。
马车出城后,约莫走了二十多里路,便进入了一条沿河畔而修的官道。
此河名为弥河,河面初时不显宽大,往东走出一段路后,河面渐宽,四月份的天气,一直都在下雨,河中水流也变得浩浩荡荡起来。
弥河是为寿光县境内,甚至整个青州府境内的主要水系之一,偶尔能看到几艘宽大的商船,在水面上行走。
大抵是从此处出海走私的?
徐正卿作了一个猜想,不过很快就摇了摇头。
道上的马车并不多,只是偶尔能够看到,三三两两,或是穿着如乞丐驮着包裹的脚行商,或是背着大捆河柴的樵夫,多是见车躲避,事后瞩目其离去。
透过车窗,看远山迭翠,望前方沃野平川,稍稍整理了一下这段时间的行为。
回乡这段时间,他做的事情确实有些多了,尽管一切都在合乎人情道理的轨道上运行,也有让朝中人了解自己秉性的意思,但这里面更多的是徐正卿的私心和野心。
想想几个月前,他们家中还是接近划粥割齑的处境,这时候只看家财和家中那些官商富绅送来的天契,已经可以与富户等同。
步子一下子迈得太大,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终究是要等名声积攒一段时间后,才好做事的。
回到家中后,徐正卿先将罗列好提纲的项目发展方案,在一个本子上,详略得当的写了下来。
他在出发去益都之前,在家中就有交代,这些天,二哥徐正保和王氏,已经在城中当铺中当了一段时间的账房学徒。
账房的工作,里面还牵涉到繁杂的计算,还有对算盘、账本的使用。
徐正卿一来也不怎么专业,知识结构不一样,很多东西就难以讲的到位,二来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寻找外力帮忙。
看在知县沈开和徐正卿的面子上,店家倒也能够倾囊相授。
写完方案之后,徐正卿便着手去城中的铁匠铺,打了三口大铁锅,还找工匠造了几个大木盆、定制几个圆锥形去底切尖的器具,在去尖部位,按上一条打通竹节的削尖竹管,制成漏斗形状。
在家中后院,让二哥在后院中,另外用泥砖打造了一个能与大铁锅匹配的炉灶。
家里人见他这般操作,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老三,这是要做什么?
徐正卿却没功夫理会这些。
他先把收购回来的甜菜去皮,洗干净切成小块,用石磨将研碎,产生的汁水先用木盘装好,余下的残渣捞出,用两层纱布包裹,挤压出里面的浆水。
不过在这一过程,徐正卿就遇到了问题,研磨出来的碎渣和汁水,经过氧化很快就变成了黑色。
黑色的汁水尝起来,有点发涩,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硬着头皮加入用砂石、木炭、棉布分层铺放的简易漏斗中,过滤出来的液体再加入大铁锅,烧火进行熬煮。
其实过滤器中最理想的应该是活性炭,这玩意土法制造制作没有太大把握,活化炉这种东西,更是不可能存在。
耗费将近两个时辰的时间,在熬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最终他确实得到了浓稠的糖浆,整体依然呈暗红色,用筷子挑了一点出来尝了尝味道,还有会带点涩味。
将第一批糖料放到一边,徐正卿打算换一种方法再制作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