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话语提醒了嘉靖,让嘉靖想起了这个宦官是王振,大明朝也马上要发生土木堡之变了。
嘉靖瞥了眼王振,这真是一个蠢货,也难怪曾祖父会被生擒。
历史上曾祖父是用亲征手段才迫使大军出动,根本不是这个王振说的点点头就行。
如果换严嵩办这件事,绝对不需要嘉靖出面也能让北伐大军出征,
更重要的是北伐的功劳归嘉靖,过错归严嵩、严世蕃父子。
只不过嘉靖对北伐之事并不关心,嘉靖才不会傻乎乎的亲征瓦剌,他更在意前世那封“贺词”。
海刚峰在前世已经提醒过嘉靖了,大明的病根在制度上,
可惜前世嘉靖年入花甲,只能去辜负海刚峰的那片赤诚之心。
但现在大道给嘉靖了一副年轻强健的体魄,嘉靖要借此机会重塑大明制度,不辜负大明列祖列宗与天下黎民百姓!
当然了,改革变法要一步一步走,在嘉靖眼中变法最大的根基,莫过于充实的钱袋子。
“王伴伴,正统十三年的年税几何?”
“禀陛下,正统十三年共收米两千五百七十二万石,各种布匹共三十三万疋……”
“你直接说折多少钱。”
“粮价布价时常波动,按历年均价来算,去年年税大约是一千九百万两左右。”
“一千九百万两?具体各色税物分别折多少。”
“这……”
嘉靖看着王振难为的表情,也明白朱祁镇不是嘉靖,王振也不是黄锦。
朱祁镇不可能像嘉靖一样关心财政,
王振也没必要像黄锦那般比户部尚书都牢记税收详情。
王振能记住一个总数已经很不错了。
“算了,你直接去把内帑和户部的账册全部搬来,顺便叫十几个人来帮朕算账。”
嘉靖才不信任户部给出的结果,他要嘉靖亲自核对一遍。
那可都是朕的钱!
“那早朝?”
“早朝就免了,朕要查账。”
“诺。”
王振小跑出了乾清宫,不一会带着十几名太监和账本回到了乾清宫。
太监们在王振的指挥下清算正统十三年的大明财政支收。
算盘声从日出前一直响到了日落后,小太监们中甚至有几个体力不支累倒了,嘉靖却全程精神抖擞的盯着众人。
众太监终于在戌时三刻将账目算出来了个大概,王振将其交给了嘉靖,
嘉靖看着千万两的赋税与数百万两的盈余,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
这还只是一年的银子,大明朝从永乐到正统,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指不定一共结余了多少钱。
有这些钱,嘉靖的变法大事何愁不成?
白花花银子让嘉靖龙颜大悦,甚至有闲情逸致伸个懒腰放松一下。
一旁玻璃镜引起了嘉靖的注意,此物是王振昨日买来的,用来讨好朱祁镇。
“王伴伴,这镜子是从何处而来,朕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镜子。”
“回陛下,此乃京师一名道长所兜售的法器,名为琉璃镜、玻璃镜。”
“道长?”
若是曾经的朱祁镇或者其他皇帝,可能最多说声好玩或有趣,
但对于嘉靖、特别是穿越到曾祖父身上的嘉靖来说,这可不是一面单纯的镜子。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嘉靖自认为自己前一世潜心道法,大道才让自己重活一世,现在自己又遇到如此玄妙的法器,
嘉靖眉头一紧,难不成大道在暗示他这个道长是他长生的关键?
“详细说说此人。”
“陛下,此人只是京师外一处小道观的道长,奴婢对他并不了解,只知道京师里卖的玻璃镜是出自他手。”
“除了玻璃镜外,此人还在京城内兜售一种丹药。”
这一世的嘉靖要修道和变法两手抓,缺一不可。
“嗯?派人查查他。”
“诺。”
王振拱手应下,心中开始盘算起皇帝为什么关心一个小道长。
至于此时这个小道长正在干嘛呢?
在打包行李准备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