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不愿的,此职责任重大,在下资历太浅,不可能服众,明公划定一县之地,再派遣百人调用,我去督军民屯田之事宜即可。”
“当真?”曹操神情颇为错愕,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献了如此农耕大策,却不愿领主政之责。
“那子丰觉得,何人来主持最为合适?”
“我兄长吧,”荀稷表情平静的拱手,道:“他为人清正,有话冰清玉洁之名;为民忧心,有经国大才,此次功绩正好交托给他,待谷物第一熟而有所成就时,也好令他服众。”
民政、人脉、治国方略,甚至是身负荀氏的名望,如果刚刚到来就能有所功绩,荀彧的地位就不只是曹操硬抬那么简单了。
荀稷说完,曹操已陷入平静,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年轻人,儒雅随和、进言通俗,而且务实不务虚,不说阿谀奉承之语。
不错,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
“好,那就依子丰之见。”
……
从大堂出来,荀稷行走在内城道路上。
“屯田之政,交托给兄长主持,我可以只负责鄄城附近,可调遣百人,接下来认真开垦、屯田,亲力亲为。”
“这样一来,就算是整体的屯民之政不佳,我也可以凭借自己负责的区域,略有所得。”
“屯民策论肯定是好的,但如果我不够份量,容易引起骚乱,一旦内斗则局势不能如愿惠民,还是让我的苟货老哥去头疼。”
“嗯,还有曹老板去给他撑腰。”
先站稳脚跟,给我的苟货哥哥一点地位,顺带赚取一些结算的奖励。
先定下一个小目标,在系统义父这里捞点好处。
荀稷一直认为,之前的奖励不痛不痒,主要因为自己没有担任要职,在世间的份量不够,产生的连锁反应、影响不大。
现在当个典农官,也许会有不少收获。
五日之后。
鄄城衙署给荀稷送来了一身黑袍官吏的服饰,今日可上任鄄城东廪丘的田土开垦。
他任的是典农吏,监督主理一地农耕之事而已,曹操为他配备了十骑,三十宿卫差遣。
从偏院换好了服饰,荀稷头戴发髻,腰间佩一把细长环首刀,身姿修长,目光英武,颇有神俊。
刚出院门,就碰到了同样去衙署的荀彧。
“子丰。”
“兄长好!”荀稷精神十足的向荀彧拱手鞠躬。
“叔父在长安安葬之事,我已打听好了,让你的朋友先行回来吧,也好相助你治理农耕,眼下时局纷乱,身边还是要有亲信兄弟才行。”
“打听得如何?”荀稷脸色一正,忙好奇的问道。
“说是,葬在了长安南郊,虽无大礼安葬,但也有友人照顾,故此不必担心,等到日后局势安定,再设防迎回乡土安葬。”
荀彧正色严肃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励道:“子丰此次所献之策……虽夯实大业之基,立足于农,但最终如何,要等数月之后方可见成果。”
“是,谨遵兄长教诲。”
荀稷收拾了一番,先行打算去上任,出得宅邸大门,他站在街道上左右看了几眼,想起荀彧方才说的话,不由得心中盘算。
“啧,算算时日,他们应该也办得差不多,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