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利刃湾(2 / 2)塞朋英雄传之止战之殇首页

停了有半分钟,一个正戴鸭舌帽,穿着破旧缆绳毛衣的小朋友轻轻开口道:“商夏哥哥,对不起,都怪我们太笨,手艺太烂,做的太糟糕啦,害得你差点掉了下来。”一旁的小朋友们也都齐齐静静地注视着贝斯特,就好像正等待老师宣读考试成绩一般。

贝斯特转过脸来,压了下嗓子道:“没有的事!这件飞行装太棒了,我好喜欢!虽然性能是有点问题,不过我平时拿来执行巡逻任务足够用了。”

那小朋友激动的道:“真的么?商夏哥哥。你觉得我们做的能用?”

贝斯特笑着道:“啊,没错,我感觉到了飞翔的希望。”停了几秒,又道:“桑迪,这件‘装备’我要了,回头我去找罗恩说,给你们几户人家抵扣这个月的例钱。”

小朋友们瞬间激动不已,鸭舌帽小桑迪眼里发光道:“谢谢商夏哥哥,我们下次去折戟滩好好找出好零件,再给你做个更好,更更好的。”其他小朋友们也都点头称是。

贝斯特朗声欢笑。一边的克里斯汀却气的歪着脑袋,咧嘴盯着贝斯特无语。

你道这利刃湾究竟是何所在?而李梅的军团又是如何盘踞于此?这话还要慢慢说起。

话说这托马斯·李梅中校的利刃湾军团,绝对称得上是在利刃湾土生土长。实际上早些年头,这里原本是叫做利刃山,并无利刃湾这么个所在。整个这一带是高山连片,交通艰难。尽管地属一区,又临着大海,但并不适合作为港口。因此除了一些雷达站外就再无其他建设。直到十五年前“星陨之战”时,一个大型的人造卫星船陨落于此,把山给炸了。群山中间形成了一个坑,海水涌入,不断冲击,这才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天人共造的海湾。

后来由于山脉岩层断裂,几年里接连发生了大地震。海水沿着裂缝涌入,贯通了水网;碎裂的山石滚落,填造出了更多的陆地;破碎烧焦的星舰残骸被冲到湾侧,堆成了最初的折戟滩。一番沧海桑田之后,竟是创出了个条件颇佳的野码头。新地形位置静僻,内通首府,出港全是浅海水道,一经使用就大受黑道势力欢迎。

随着贩运兴起,自然就有人来为这些黑道服务谋生计。有专职走私跑运输的,有专门做黑市的,还有专门卖手艺开工坊的。托马斯?李梅呢,就是属于最早来这儿跑运输的一拨人。乱世之中,海运实是个危险的行当。能盼得返航就是暴利。要是反过来,那可就是轻则两手空空,重则小命不保。当年跟李梅同台竞技的那一众走私团伙,现在已是全部销声匿迹。不是遭遇海盗,饮恨航线,就是恐惧放弃,远遁他方。就连当初和李梅一起创业的兄弟,也是几经挫败,凋零殆尽。唯有李梅最终坚挺的撑到了现在,自然也就成了整个利刃湾当家的主。

肯定有人会问这李梅中校究竟有何大能才会如此屹立不倒?想是武功极高,智略极深?其实非也,但李梅倒还真有那么两件大本事。这第一嘛,就是自打从利刃湾出海为始至今,李梅就从来没有接过超过500海里的运单。也因此,江湖人送外号“托马斯·500”。这第二嘛,就是李梅跑海运,八成都是帝国皇家卫队的生意,或者至少也是跟皇家卫队有关的生意。每每出航遇袭,直接升起皇家卫队特赐的狮鹫旗。小股海盗见了也就直接退避三舍了。即使是遇到有实力的大海盗,也不用惊慌。因为在一区和平海内只要袭击挂着狮鹫旗的货船,必然就会遭到皇家卫队的打击。特别是那凶悍的古雷德利,令海盗们闻风丧胆。就算吃饱了,谁也犯不着给自己找这种大麻烦。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样本事,才使得李梅的海运业务十拿九稳,经久不衰。

多年持续下来,李梅也愈发得到皇家卫队的信任,军方的委托是从不间断。天道酬勤。别看李梅的短程海运利润低,这长期做下来,也是积少成多,逐渐就发展起来了。不仅整合了整个海湾全部的营生,而且还发展了自己的武装,有了现在正在建设的基地。而这利刃湾当下的地形也是真个险要!四周三面环山,北面向海,中有河道,易守难攻至极。这要是建成海军级别的基地堡垒,那还得了?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为过。

可即便提升了实力,李梅还是一贯保持着自己那一套独有的做派。您别说,顶着李梅的两大绝招,偶而也还真有来拦路的。要是放在早先,李梅没实力,只得上去交钱,或者说交涉,其实都差不多。那还可以理解。可现在,李梅实力强了,竟然还保留着能用钱解决问题绝不开枪的习惯,这就很难得了。但说到底,人在江湖混,十年下来,还是经历不少恶战,早已不是不敢动枪之人了。

利刃湾军团自打出名头以来,靠着和军方的关系,团员战功积累神速。整一片儿,团里上下,普遍都是受了勋,带军衔的。甭看军衔品阶不高,实则不得了。因为从本质上说,利刃湾军团其实仍然就是个雇佣兵团,就跟别的江湖势力没什么实质区别。远海都不敢出,战力也自然是可想而知。能让帝国授予军衔那都是长期勤勉,大把战功兑换所得。而这军衔的价值,也是非同小可。就比如像李梅所获得的中校一衔,其实就是非国家武装所能拿到的最高荣誉军衔了。

与军团发展相伴的,就是来到利刃湾谋生或寻求庇护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最后就发展成了现在这样的中型聚居点。现在,湾内全部军民已经达到了3万人。其中,直接加入军团的就有3000人,平民是27000人。除此之外,湾外还有散居的渔民,同样受到军团的保护。桑迪一伙就是周边渔民家庭的小孩儿。

多年来,利刃湾军团和聚居点居民建立了稳定的关系,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规章制度也逐渐出现,所谓“例钱”就是其中之一。起初例钱的分量并不高,只是用于在军团运营过程中填补意外开支。后来,随着聚居人口的增多,帝国政府也开始关注到了这里。曾经就发生过多起帝国统辖的聚居点(以下称直辖区)官员前来交涉要求追回被利刃湾收容的流民的事件。几经交涉,最终的结果是利刃湾军团必须长期服务皇家卫队,承担有关任务;直接加入军团的成员可以暂免赋税;准许利刃湾收容流民和难民,但对于聚居点全体普通居民,军团必须按人头定期向帝国政府汇总缴纳看管费。

自此之后,利刃湾的“例钱”就大幅提高了,但相比于直辖区的税金分量还是要少不少。这一是由于征收机制路径的不同。二则是由于军团本身财务充盈,主动分担了一部分需要上缴的看管费。这也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因为看管费是按人头均摊缴纳,对于湾内已经占据经营资本的居民来说,自不费力。但对于底层的贫民来说,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散居于利刃湾内外的渔民正是处于这个聚居点最贫困的一层。因此,迫于生存的压力,这些家庭的小孩儿从很小开始,就对于学习各种工作技能满怀兴趣。

正是岁月静好需人背,哨兵铺路坦途回。利刃军团蒸蒸上,十年发展靠李梅。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