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茶之发展-明代论述(1)(2 / 2)茶综述首页

3、茶叶文化地位提高

明代茶叶的政治文化地位空前提高。《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表明以前就有用茶祭奠亲人的习俗。明代在前人基础上在两宋茶人基础上,对茶道文化进行多角度深化,将茶道文化贯彻入情、悄、灵、素、韵、奇、绮、倩等文化内涵。《茶谱》中记载:“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俾于修养之道,其惟清哉。”“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敷睡魔而天地忘形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焉。”《茶录》中记载:“茶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明代对茶的内涵提升通过诗词歌赋以及名词解说等形式进行,将茶叶的采摘、茶叶的炒制、茶的饮用融入进去,对茶色香味进行评判,造就了茶道文化形而下的诸多标准确立。明代有关茶的文学著作有许多,大概有五十多部,如《茶谱》、《茶话》、《茶录》、《茶疏》。饼团点注向茶叶冲泡过渡;茶器由贵建盏向重紫砂过渡。另外,明代在茶的冲泡上,对泡茶的水重视程度较高,对冲泡茶的水进行归纳总结,,总而言之,明代的茶的文化地位有了一定提升,明代中国茶学也处于繁荣时期,寓情于茶,借茶抒情,以茶明志,籍茶养廉。

4、茶的传播

4.1茶向平民的传播:茶馆

明代的制茶工艺和饮茶模式的改变,造就了明代的茶在平民百姓间传播,以民间茶馆为载体,让平民百姓加入饮茶的大部队。明前茶主要是饼茶和团茶,这两种茶在饮用前需要将茶进行切割研磨,通过熬煮、烹饪的方式使茶成茶汤,因此,明前的茶饮用成本较高,耗时较久,操作较复杂。到了明代,茶主要以散茶的形式存在,饮用方法特改为的茶多为散茶,饮用时采用“散茶瀹饮法”,也就是用煮沸腾的水进行冲泡。明代在平民百姓间流行“顿茶”和“点茶”,“顿茶”就是将茶叶和水放入煮茶的容器中一起煮沸,再倒入茶盏饮用(现在的白茶也经常用闷壶闷,两者有异曲同工之效)。明代的散茶瀹饮法”与“顿茶”,让越来越多的“庶民”开始饮茶;当时苏州人喜好“芝麻点茶”。也就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加入少许沸腾的水调成糊状,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明代还有“香茶”,由嫩茶叶混合麝香等香料制成;“花茶”,将花、调味料或者果品入茶的,(元代时期江南地区的居民已将木樨、茉莉、橘花等混入茶中来制作花茶)。明代进一步细化了“花茶”的制作要求,“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摘花为茶”;“果茶”,如《金瓶梅》中的胡桃松子泡茶,蜜饯金橙子泡茶、盐笋芝麻木樨泡茶、果仁泡茶在、松子泡茶、青豆泡茶、盐笋、芝麻与玫瑰泡茶,土豆泡茶等多种果品茶。明代的平民百姓将花茶、果茶、姜茶等纳入日常生活中,以商人为代表的百姓则将茶推向不同的审美方向。《金瓶梅》中记载:“银镶雕漆茶钟”“银杏叶茶匙”“银镶竹丝茶钟”“金杏叶茶匙”“银厢眼儿”等茶具,体现富裕百姓的奢华审美取向。如百姓对于茶盏颜色的偏好和宋代有很大不同,明代百姓认为“盏以雪白春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宋代偏爱黑色的茶盏,明代偏爱白色的茶盏,颜色喜好转换很明显。

关于茶馆,茶馆最开始开设的地方可能是南京,而明代也不是出现茶馆的首个朝代,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茶馆,如南京地区可能是茶馆开设最早的地方,在宋代就有茶馆,在明代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徐十郎茶肆》中就有体现:”人第知金陵近日始有茶坊,不知宋时已有之矣。”茶馆最初的开设是一种养生的服务馆,高濂说:人饮用真材实料的好茶,对自己的身体有消渴止住乏的作用,对痰多嗜睡的人有不错的消痰和解困作用,对泌尿系统不好的人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并且解腻效果极佳。茶馆在不同的朝代,茶馆的特色也不一样,明代的茶馆在饮茶的同时增加了“娱乐”模式,有“寻找活计”、“解决纠纷”、“联络感情”、“洽谈生意”、“打探消息”等特色,展示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百姓间的茶文化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