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孙少平帮住哥哥策划和设计(2 / 2)平凡的继续首页

“还有什么担心吗?”顾养民接着说,“故事是真实的,老外的美钞也是真实的,这是大可放心的,下一步就是,第一看孙少安的能力,第二看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了,我们要建厂建实验室。”

“好吧,顾养民,我相信你,我现在好像也来了兴趣。”金秀有些激动地说道。

“你也要参加我们?”顾养民说。

“那倒不是,我的兴趣暂时要保密。”金秀一脸得意。

孙少安这几天除了照顾秀莲之外,就是盘算烧砖的事。他没有让秀莲知道,只是晚上和弟弟少平进行反复的磋商。

少平说:“哥,你觉得这个高原说得可行吗?”

少安说:“这个高原不熟悉,可顾养民你是知道的,他不会弄虚作假吧,年轻人有一些冲动或者叫梦想那很正常,还有那个老外,热情满满,要投资,不管别的,反正先给预付款,真金白银不是假的,我正考虑着以后怎么扩大生产呢,我到时候联系咱公社的刘根民,让他们在法律方面提供些帮助,实际上就是给咱撑撑腰,别让老外给骗了就行。”

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家里刚刚有些好转,来之不易啊,再经不起折腾了。

少平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考量,应该是靠谱的,没有问题的,放手一搏吧。

这几年在煤矿的工作,让他见识了大厂矿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规则,他试图站在更高的角度,为少安谋划一种更现代、更高效的经营模式。他说:“哥,这次的买卖可不同寻常,几百万的合同光靠热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不行,我虽然没有管过厂子,但我知道你的模式就是小作坊式的,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改革改进。”

“嗯,少平,我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先说说看。”

“我觉得,首先要改变你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凡事亲力亲为、撸起袖子就干的状态,如果你现在还像以前那样赶着毛驴车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那肯定不行,你浑身是铁能碾几颗钉?你现在就得拿出做大事做老板的样子,像过去的地主老财、资本家似的。其实地主老财也不全是黄世仁,也不过就是正常地管理着大片土地,统筹规划大量资源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不干活或者说叫他们剥削者,反倒说明他们懂经营、会管理。要研究一下他们是怎么管理的,要彻底改变小作坊生产模式,要靠头脑,靠思路,靠人脉。制定一个精准的施工方案,就像我们矿上似的,包括组织机构,岗位配置,机器安装,电力配置,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等。你要当老板,你就要下放权力,要培养几个领导骨干,让他们去管理,让他们放开手脚施展才能,让他们替你操心。”

“你说得有道理。”少安说。

“最重要的是领导组织机构,我有这样一个设想,要有一个人品正,有阅历,有组织协调能力,有管理经验的这样一个人,为你当个总管,也就是总经理,对厂内大小事情全权负责,这样你就能腾出精力谋划大局,你就能腾出时间照顾家里。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我嫂子的病还很危险,虽然暂时稳定了,不可预见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必须小心翼翼,长年照顾,所以你不可能再长期忙在厂里了,要做出一个长远规划,培养一个管理团队,要有保驾护航的,也就是说即使你孙少安在家里专心地顾老、顾小、顾病人,安安稳稳地喝着茶水,厂子里也是照常运转,波澜不惊才行。所以,思维一定要改变,要有做大事的心态。”

“这样的人不好找哩,这样的机构也不是那么好建设哩,关键是这个总管我还得驾驭得了才行,别到时候他把我架空了啊。”少安笑着说。

“有这么一个人,我觉得可以考虑,”

“谁?”

“咱二爸,孙玉亭。”

“他?好吃懒做的,我瞧不上!不行!不行!”少安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哥,是这样,我们看人不能光看一方面,要从多方面评价一个人。换个角度看,一个人这方面有缺点,在另一方面可能就有优势。你看啊,二爸才五十多岁,精力不减当年,年轻时在太原钢厂工作过,后来回村一直在村委会,虽然他不爱干活,懒惰成性,搞过运动,还出过丑事,但他人品基本上还算得上可以,没有坑蒙拐骗,没有祸害乡里,他是党员,爱出风头,爱管事,正事闲事他都管,管事上瘾,政治敏锐性高,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一直在这个岗位上,三乡五里十里八村没有不认识孙玉亭的。其实这就是优势,你瞧不上,没准换作你还干不了,这就是管理能力,这种人给他点阳光他就灿烂,他是进过国企干过政治的老手,给你管个砖厂我看正合适。”

“哈哈哈……”少安笑了。

“还有一点,二爸怎么着也和咱是一家人,老话说:是灰就比土热,对不对?”少平又说。

“嗯……我考虑考虑吧。”

“至于其他人,你自己去筛选,我在家里待得少,人脉稀,可你不一样啊。”

“嗯嗯,这个可以,这方面你不用操心……”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么大规模的扩产,这么大的成本投入,将来路修完了,再生产出的砖卖到哪里去?组织起来的人力是裁员还是解散?怎么样才能继续维持下去,这叫可持续发展,你想过没有?”

孙少平感到这是个最重要的问题,没想到少安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他递给少平一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笑眯眯地说:“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到了,如果是仅仅这一锤子的买卖,把人招来忙完了就散伙,我还真不敢接这个活,我也不丢这个人。”

“你好像胸有成竹?”

少安说:“是这么个情况,年初在咱村新小学落成典礼之前,公社书记刘根民陪着县上一位主抓农村工作的领导找过我,说新成立的县委班子要贯彻上级关于‘要致富先修路’的决策,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准备在全县搞一个叫什么‘路路通’的致富工程,也就是全县所有乡村全部通公路。当然,柏油路也是修不起,要修砖路,要我为这个工程出把力,也就是要我保证这个工程的用砖。我当时还想我目前这个生产规模怎么保证人家用量呢?现在突然连上了这个事,这不正好借东风吗,况且,去年咱家箍了新窑、新门楼、新院墙,有多少人眼红啊。农村人有攀比心、嫉妒心,往后不定有多少人家会陆陆续续修窑洞、盖新房呢,这将是个巨大的市场哩……”

少平听着,不住地点头,哥哥没白折腾这么多年,有眼光,看得远。

在这灯火阑珊的省城,在这不属于自己的、陌生的屋檐下,这两个都有着艰苦的奋斗经历的亲兄弟彻夜长谈。多年前似乎也有类似的场景,不过那次是少平阻止少安去拍《三国演义》,而这次是决心和少安一起去干,还有顾养民、金波他们,大家一起协作努力,干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