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的空气有些沉闷,灰蒙的天空像是被重重的乌云压住,时而透出一丝阴冷的光。
由豫东绥靖公署设立在郑城南部的工业区,此时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座新生的工业区正在一点点焕发出它的力量,正如秦泽所说,今天是兵工厂投产的关键日子,
模范师长包国维十分重视兵工厂的建设,为此将在今天亲自前来视察工厂。
“兵工厂作为工业区首批竣工投产的工厂,务必要做到不出一点纰漏!”
第一兵工厂厂长秦泽此时正站在大车间的高台上,台下是数百名工人,
他的眼神扫过下面的工人、技术员,以及那些车间负责人,语气严厉却不失威严。
“今天是师长来视察兵工厂投产的大日子,谁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岔子,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秦泽正值而立之年,声音中气十足且沉稳,管理和生产一手抓,竟没一人不服,
只因这个年轻人的实力和背景不可小觑,秦泽不仅继承了倪秋那位前金陵兵工厂元老的本事,更凭借他曾与包国维在上沪会战时的合作,深得包国维的信任。
这些工人大多都来自前金陵兵工厂,上沪沦陷后,位于南都的金陵兵工厂便开始向后方搬迁转移,并改为同盟政府第二十一兵工厂,
新改制的工厂人员流动变化频繁,加上后方的人力拥挤、资源匮乏,使得大量工人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困苦。
二十一兵工厂的窘境是当时整个军工体系的缩影。随着日军的不断逼近,华中、华南、华北地区的兵工厂纷纷迁往大后方,
但迁都武城的同盟政府财力和资源已经大部分转移给了作战军队上,在地方安置方面属于是捉襟见肘,无法为所有受影响的工厂和工人提供支持。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包国维派人去了武城,凭借着与黄善、倪秋这两位在兵工领域拥有深厚影响力的元老的旧情关系,
在他们亲自担保以及重金聘请的条件下,成功吸引了一批生活难以过继下去的兵工厂工人,模范师的金字招牌还招来了大量技术员和车间师傅,
这些人生活尚能维持,但是想要更进一步却是难比登天。
模范师在豫东的所作所为,经过港城日报的宣传,在武城也是比较出名,这些人看中了豫东的发展契机,便也加入到了前往豫东的行列。
秦泽便是这批核心骨干中的佼佼者,尽管年纪轻轻,但他继承了倪秋严谨的工艺精神和黄善务实的生产经验,
凭借着出色的技术与领导力,从众多老兵工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了建设兵工厂的灵魂人物,获得了包国维的青睐。
包国维的眼光和倪秋的推崇使得秦泽最终成为了豫东第一兵工厂的厂长。
这些从武城、川渝等地千里迢迢抵达豫东的工人和技术员们,在抵达豫东当天便受到了热烈欢迎,
包国维不但当初兑现了承诺中的重金安家费,还毫不犹豫地为他们在新竣工的工业区安排了宽敞的住宅。
尤其是那些技术员们,衣食住行更是有专人负责。
包国维还贴心地替那些有意愿的人们将他们的家小派人接来了豫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后,这些人迸发出来的建设激情令人惊讶。
兵工厂的建设速度与日俱增。
兵工厂的设备从粤省广州湾码头被卸下,通过铁路、汽车、马车、甚至人力运输,经过千里迢迢的运输,最终抵达豫东。
铣床、车床、钻床、磨床等重型设备开始陆续进场,工人们忙着调试和操作。
铣床的刀盘在高频的轰鸣声中切割着钢铁,精密的机械加工将一根根未成形的枪管和炮弹外壳磨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