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2章 失陷!麻挡要塞(1 / 2)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首页

立宪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晚七时,日军发动了对麻挡要塞长山主阵地的决死进攻。

通过火炮发射的毒气弹随着江雾涌上阵地,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

戴着防毒面具的日军,如幽灵般迅速跨过被毒气笼罩的前沿阵地,步伐急促,防毒面具内的眼睛满是冷酷的杀气。

长山主阵地的守军在毒气的侵袭下已经变得无力抵抗,很多人未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便在毒气中失去意识。

即便穿戴上面具,也是视野受限,呼吸困难,防线的稳定性已是岌岌可危。

日军的攻势在毒气的配合下愈发迅猛,海陆联军防守的阵地几乎毫无反抗之力。

日军的步兵如同成群的恶鬼,迅速穿越阵地,趴在碉堡后面和藏在壕沟中的士兵,都被一一找出来杀掉。

长山要塞的外围阵地很快被日军突破,鲍常以和他的部队在毒气的侵袭下奋力抵抗,但他们的顽强防守并未能扭转局势。

江面上的海军舰炮开始对阵地进行覆盖性轰击,炮弹如雨点般砸向阵地,瞬间将一片片防线夷为平地。

炮火的剧烈震动让整个要塞都在动摇,墙体出现裂缝,地下的堑壕也因爆炸而瞬间塌陷。

最终,海军少将鲍常以和他麾下仅剩的三千余名海陆守军在长山殉国。

日军攻占长山后继续推进,迅速抵达麻挡要塞阵前,并且分割包围要塞四周的各个阵地,整个麻挡防线陷入混乱。

同盟军少将、麻挡要塞守备司令王希筹此刻正站在要塞高处,手持望远镜,眼睛紧紧盯着要塞下方的情况。

透过浓烟和硝烟,他能看到日军正在照明弹下,猛烈推进,接连攻占了周围的阵地。

炮火不断落在要塞周围,大口径火炮发射的炮弹爆炸的震动让整个要塞都在颤抖。

王希筹的眉头紧锁,脸色严峻,几乎没有任何表情变化。日军的进攻并不急躁,却逐渐收紧包围圈,正在一步步蚕食着他们的防线。

望远镜的视野中,日军的队伍一波接一波地涌向要塞下方的外围阵地,他们有条不紊地推进,每一步都在消耗着守军的力量,

面对日军携胜而来的凌厉进攻,要塞周围的外围阵地失守也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此时,一名军官气喘吁吁地冲进来,

“司令,刚刚收到消息,正在后撤的167师遭遇了日军的拦截,师长薛卫颖在战斗中中炮牺牲,167师已经崩溃。”

这句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王希筹的心头炸开。他的眼神猛地一凝,目光如刀锋般锐利:“怎么会这样?!”

军官继续汇报:“167师在后撤途中,遭遇了日军快速的迂回包围,部队迅速崩溃,局势十分混乱,许多人已经无法控制。”

王希筹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随即又恢复了那份冰冷的决断力。他把望远镜放下,缓缓走向地图桌,指尖划过地形图,

“立刻指示各阵地,收拢散兵,归集所有可用兵力朝要塞方向后撤。”

这时,周卫国站起身,神色凝重:“司令,当前形势复杂,收拢兵力时须谨慎。我担心,日军很可能已经渗透了奸细……”

王希筹抬起眼,目光扫过周卫国:“你想得太多了,卫国。

要塞内部弹药、粮食和药品都有充足的储备,至少我们在这方面不必担心。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兵力不够,加上外围各处阵地兵力总共才七千余人,

若我们不能及时集结所有兵力,日军就会在短时间内全面突破防线。”

等到王希筹开完作战会议,周卫国返回自己的驻处时,发现门口正站着好几个军官,他们站得笔直,似乎早已等待多时。

周卫国向他们点点头,而后进入屋内,其他军官也随之鱼贯而入,其中两名军官有些年轻,但是颇为壮实。

“周旅长!”其中一人率先开口,“我们可以带队作先锋,掩护贵部突围出去,日军的围攻已经开始准备了,撤离越快越安全。”

另一个军官也接话道:“我们的人已经在日军薄弱处等待了,现在赶紧撤,不然就真的来不及了。”

周卫国看了他们一眼,脸上没有一丝动摇,冷静地摇了摇头,语气依然坚定:“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我不会走。”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你们能够提前通知我日军的袭击情报,已经帮了我极大的忙。

这些情报对于要塞防守来说至关重要。可是现在,日军已经逐渐包围了要塞,时间不等人,我不能再拖延。

你们赶紧走吧,帮我向你们包师长说声谢谢。”

那两名军官面面相觑,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周卫国依旧没有动摇,他接着补充道:“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乃军人最高的荣誉。

我既然已经站在这里,身为一名军人,就必须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但……如果可以,我还真有件事情想麻烦你们!”

“周旅长您请说!”

………………

周卫国目送着模范师的那两名军官以及数十名军士离去,直到那几个人消失在夜色中,他才转身,心中升起一种说不清的沉重。

日军的攻势迅速,刚刚扫清了外围阵地便立即调整兵力,开始在夜幕下向要塞发动进攻。

整个战场瞬间变得如火如荼,数不尽的照明弹如星辰一般划破夜空,照亮了整个战场。

照明弹的光芒在空中停留片刻,要塞上方形同白昼,映照着要塞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能看见躲在碉堡后面的士兵们紧张的面容。

远远望去,麻挡要塞仿佛被一群疯狂的蛾子包围着,而那些蛾子,正是死死扑向眼前的枯灯,毫不知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