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文生却是真名士,圣道由来心至诚(2 / 2)文惊海内首页

宋三也不说话,提笔在纸头上写下《丁酉之秋》四个字。此时墨香已然没有方才浓郁,却持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宋三知道这香气不会消散,日后若是成了半圣,这些引动过墨香的文章,都是自己的圣道根基。

谁知那马大江却愣住了,趴在纸上再次仔细观看那篇诗文,嘴里不住发出“啧啧”的声音。过了片刻才长长出了一口,满脸疑惑的看着宋三道“你这字怎么变化如此之大?”

宋三心中一惊,却听马大江道“杂的很呐,只是每一笔都是大家气象,还好这字之间架,大体还是你以前走的是彦祖的路子,否则我还真要怀疑你是不是蛮族派来顶替三郎的奸细。”宋三尴尬一笑,却又听马大江道“这旁的也就罢了,虽然有些未曾听过,但无外乎是文人手笔,只是……”

宋三苦笑道“只是什么?”

马大江指着其中几个字道“只是这几笔弯钩,有主宰一方的帝王气概。可这古今字好的帝王中,始皇帝是以刀刻简,锋芒毕露,先唐太宗中正平和,有海乃百川的气度,武皇帝盛世之象之中多了几分阴柔,可这字虽然有帝王锋芒,却也有文人傲骨,还有几分……颓废无奈之意,竟像是一位哀国之君。莫非……是百蛮之乱时候,某位小国的亡国之君发明的字体?”

宋三心中暗暗佩服,这位马大江虽然六十多岁也只是个文生,但一辈子读书,眼光极为毒辣,竟然从几笔弯钩中看出徽宗皇帝是哀国之君,这换了他,却是万万不能猜到的。

还好马大江自己给出了一个猜测,宋三就着他的话点头道“先生好见识,正是百蛮之乱时某个小国君王的字,前些日子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记下来了。至于是谁的字,书中倒是没有详细记载的。”

马大江点了点头,又疑惑的自言自语道“怎会没有记载?即便是百蛮之乱,礼乐崩坏,但就凭借这字,也绝不可能是无名之辈呀?这字虽不如先唐太宗,可比武帝却略略高了半筹,按理说应该能入文脉的呀。”

宋三轻轻一笑,道“古今大才之人,也未必都能文名显耀,何况是乱世。”

马大江轻叹一声道“可惜了。”随即又道“三郎可将那古书给我一观?”

“这……”宋三暗道我上哪里给你找什么古书。心中暗转,编了个理由道“那书本来好好的,我看完后,突然感觉有东西飞入体内,再看时,那古书已然化成飞灰了。”

“哎……”马大江失望的长叹一声,摇头道“难怪你突然开了窍了,怕是因为这古书中有才能凝聚,后来才能归于你体内,古书自然化成了飞灰。那里面我不认识的几个大家,怕也是古书中记载吧?皇家私藏,果然不同凡响,你若是将其融会贯通,将来不可限量。”

宋三忙道“先生说的是,学生受教了。”

“哎……百蛮之乱,多少出类拔萃的人物,最后没有下场,可惜呀……”马大江感叹一声,这才不再纠结宋三的字体,此时又嘱咐了一番宋三不可自傲,要刻苦用工之类,这才拱手告辞。宋三夫妇两人一直送到大门口,看着马大江走远,才转身回屋。

谁知刚刚回屋,马大江又转了回来,一边走一边笑道“你看看我,真是老了,看了篇文章,把正事儿给忘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道“这个给你。”

宋三双手接过,却不敢当着面把老师所赠打开,疑惑道“这是……”

马大江笑道“无妨,打开看看。”

宋三打开看时,见里面放着一只毛笔,笔杆是一段根结分明的老竹,上面几个颜色极深有些泛红的点,看来是常年用手握笔的包浆。笔头是普通的羊狼兼毫,却是新的,还未曾用过。

马大江道“这是我当年考文生时用的笔,笔头是找人新做的,虽不是什么宝贝,可这笔杆却是只有西北边陲才出产的沙竹,年份也够久,本想送给你用了,也好在考试中讨个好兆头。不过以你现在的本事,怕也帮不上忙了。”

宋三心中感动,忙一躬到地道“多谢恩师所赠,此物价值万金,便是文宝也不能比,学生必然不负恩师厚望。”

马大江笑着搀扶宋三起身,道“好了,你若有心,等你成为文人之时,就以此笔给我写篇文章,也了我此生遗憾。”

马大江身影消失在大门处,菲儿看着毛笔,叹道“马先生此生最大的遗憾,怕就是不能成为文人。他数十年不肯入圣庙学习传世战技,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突破文位,成为文人。”

宋三看着手里的毛笔上那包浆的痕迹,心中暗叹,这沙竹可不是普通的竹子,若没有几十年的刻苦用功,绝不可能有如此深厚的包浆。马大江时时教人“其心至坚”,他自己又何尝不是。

“这就是读书人。”宋三心中暗暗感叹,嘴上对菲儿说道“马先生虽只是一介文生,但却称的起‘名士’二字。”

此时天色已晚,宋三点亮油灯,把灯火调到最小,把这个世界的春秋、史记、唐史、汝史等史书拿出来细看,其中自然有和之前不一样的地方,又把自己曾经所学和其中一一对证,一时间沉浸其中。对他来说,读书就是天下最大的乐趣。

菲儿坐在书桌一旁,也借着昏暗的灯光缝缝补补,这是他们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月光如水,却照不亮书卷,虽然点了油灯,也只是微微好上一点,好在这个世界有文能,读书人的眼睛稍稍好用一点。若是到了文人层次,两眼就能入微,像猫眼一样,只要能有微微光亮,就能看清书本。

宋三在原来的世界,曾经刻过一方印章,就是刻的“猫眼入微”。

宋三看书时,菲儿一般是不敢打扰的,她只是偶尔把注意力从缝补的衣物上挪开,偷眼看一看宋三。她觉得他此时就像那盏油灯,在这昏暗的天地间微微的发着光,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