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金风,万事相成。
天光日暖,草木青青。
语笑频频,暖茶素盅。
人如天乐,动我神灵。
夏去秋至,否极当兴。
此中真意,可与君同。”
菲儿也是读过书的,虽然连书童都不是,但字大概还能认全。宋三写完,菲儿不自觉的诵读起来,虽然有些句子她不懂,但却觉得读来让人极为愉悦,似乎这篇诗文有一种奇特的力量,明媚而温暖。
看着看着,菲儿才有些奇怪的说道“咦?相公的字似乎变丑了呢。”她说着偷偷看了宋三一眼,见宋三没有不高兴的意思,这才道“定是最近写字少了,都是我不好,明日我去多弄些墨粉来,给相公练字。”
“辛苦娘子。”宋三点了点头,心中却道“这字虽不佳,可若是行家看来,定要被吓到的。”他这字里欧柳颜赵、苏黄米蔡混杂,有时候一横是颜真卿的路子,一竖又成了苏东坡的路子,有些大家并没有出现在这个时代,虽然糅杂在一起不算太好看,但也不能算难看,只是自然不如之前宋三的工整。可若让他改,却是改不了了,他也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专门练字上。
“王羲之和颜真卿等人以书入道,最后只能成就英魂,并不适合我。大儒也不过百二岁月,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要走圣道,就要有所取舍。”宋三心中暗暗思量着,突然听到菲儿一声惊呼道“好香。”
宋三这才注意一阵阵异香从纸上传来,那香气说不上是哪种香味,只是其中隐隐有点纸墨的味道,在空气中凝而不散。
他和菲儿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两人对望一眼有些茫然,忽听外面有人叫道“好你个宋三郎。”
两人连忙朝门口望去,一个白发老者拄着拐杖走进来,满脸喜悦的看着宋三。
宋三夫妇连忙行礼道“先生。”
此人是此地蒙学书院的教授先生,也是宋三的启蒙恩师,姓马名鲥,字大江。这位马鲥马大江已经过了六十岁年纪,虽然只是个文生,可中过秀才。但他倔强的很,坚决不肯从圣庙学习伪战技,故而至今也未曾突破成文人。
马大江几乎是看着宋三长大,对宋三这个弟子也很喜爱。虽然宋三考了十五年文生也没考上,但马先生就喜欢他这股子劲头。若是旁人考了这么久,早就放弃读书去做别的营生了。可马大江和宋三都有一股子倔脾气,马大江上课教蒙童的第一句话,便是“才气虽有天定,成就还看人心。众圣能万世不灭,绝非因其有倒海翻江,改天换地之能,而是其心至诚、其意至坚。”
当然,一众学生中,真正信他的,怕也只有宋三罢了。
马大江平日稳重的很,此时却一把夺过桌上的纸张,激动道“墨香,这是墨香天降。”
宋三见马大江如此激动,疑惑道“先生,何为……墨香天降?”
马大江上下打量着宋三,笑道“好的文章写成,就有资格引动墨香天降,你日后将墨香之文放在书房,日日伴着此墨香读书,无论是对理解经史典籍,还是修习杂艺,都有极大的好处。”说着,他仿佛看到宝一样看着宋三,道“我早就说你小子绝非池中之物,此次厚积薄发,怕要化龙了。”
宋三心道“我又不是雄霸,化什么龙。”忙拱手道“先生谬赞了,一时心血来潮之作。”
“心血来潮?”马大江笑道“宋三呀宋三,你可知道多少文人,一辈子等一次心血来潮而不得吗?你不必谦逊,先秦大儒甘罗、汉末大儒周公瑾、先唐大儒骆宾王,还有孔圣弟子大儒颜回,都是和你一样在书童之时,就能引来墨香。虽然他们都比你年纪小,但除了他们,但凡有记载的,书童之时能引来天降墨香的,最少日后也是文豪啊!”
宋三微微一笑,从马先生手里接过文稿,随口道“可有封圣的?”
马大江一听竟然愣住了,沉默半晌,面容整肃,叹道“你果然是胸怀大志之人,我为罗雀,你为鸿鹄啊。”
他二人一个文生,一个书童,却在这里又是鸿鹄又是大儒、圣人的说了一堆,让别人听见,怕不是要笑掉大牙。但偏偏两个人说的又极为认真,半点没有玩笑的意思。
菲儿听了一会儿,虽然也没有全懂,但也听出马先生的弦外之音,忙道“先生是说,我家相公这次能考中?”
“哈哈……”马大江大笑道“三郎已然开窍,文生自然必中无疑。”
“真的?”菲儿双手合十默默念叨着“太好了,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宋三笑道“怎谢天地?要谢当谢先生才是。”说着又给马大江行了一礼。
马大江伸手搀扶道“谢我做甚?三郎要谢,就谢自己这十数年寒窗之苦吧。”他说着,又看了看桌上的纸张道“此诗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