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不管路德维希是否真的在放水,伊萨都要陪他演好这出戏,毕竟谁知道路德维希会不会突然改主意呢?
于是道萨尔就成为了双方上演这出大戏的舞台,为什么是这里呢?
因为在道萨尔地区,幼发拉底河扭了一个大弯,让道萨尔地区成为了整条防线上的一个突出部。十字军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同时进攻这里,迫使防线守军除了要防御正面进攻的十字军,还要应对南北两翼的攻势。
于是这里很快就集结了双方大量兵力。
来自西法兰克王国的二十三万剩余部队全部被投入到正面战场中,来自意塔利亚王国的八万剩余部队被投入到两翼与正面之间的衔接地带。
东法兰克王国的军队则被安排在两翼位置,南北各五万。
十字军投入兵力四十一万,主体为常备军。
伊萨也将阿拔斯军队分为三个部分,五万主力防御部队,负责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三万侧翼防御部队,负责两翼的防御作战。两万预备替补部队,负责顶替防线漏洞。
阿拔斯军队投入兵力十万,主体为常备军。
双方此战共计投入兵力五十一万人,大部分都是常备军士兵。
仅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军队的质量,十字军都要远胜于阿拔斯帝国军队。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杜克卢防线,伊萨仅用十几万军队就将几十万十字军卡在了山口前进退不能。如果最终不是因为马拉什沦陷,那十字军就得直接在杜克卢山谷饮恨战败。
幼发拉底河上游防线,伊萨故意放弃右岸大片区域,以幼发拉底河和南方的黎巴嫩山为界,将十字军再次限制住。
而且南方的黎巴嫩山地区还是以征召兵为主,十字军依旧被伊萨卡死在右岸地区始终不能跨过幼发拉底河。
期间路德维希手下的狼骑兵虽然杀出赫赫威名,足以让任何一名阿拔斯士兵恐慌,但那终归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狼骑兵目前的主要战绩依旧还是进行非正面战场的突袭行动,以打击阿拔斯军队的军事据点为主。
说白了就是还没在东征中真正打过仗,完全就是在划水。
这样一来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似乎十字军从来就没有在正面战斗中完全打败过阿拔斯军队?
没错,十字军确实是没有正面打败过阿拔斯军队。
更不用说路德维希一心求败,而伊萨则有着不能输的理由。
两位主帅的意图,其实也已经奠定了这场战役的结果,只不过其中的过程需要一些人付出代价罢了,而代价就是士兵的生命。
路德维希依旧秉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理念,选择有阿达尔贝托担任进攻主将,负责指挥正面战场三十一万军队。
拉斯姆斯和卡尔曼则被任命为北侧主将和南侧主将,负责从南北两翼策应正面战场的攻势,并寻找机会攻破敌军防线。
伊萨一方比较简单,伊萨本人负责两翼和预备部队的指挥,自己的学生扎菲尔负责正面防御。
然后接连几天时间里,双方都不再有任何大的兵力调动,一切都是静悄悄,安静得让人感觉害怕。
凯撒历873年6月12日,道萨尔战役爆发,十字军的第一轮攻势开始。
6月12日,进攻第一天,阿达尔贝托集结五千长矛兵,从三个渡口乘船出发,发起第一波试探性进攻。
等船行驶到河流中间,漫天的箭雨就直接落下,五千士兵瞬间死伤惨重,当即直接掉头回去,这一过程中又遭受一轮箭雨洗礼。
最终幸存不到一千人,可见阿拔斯军队准备极其充足。
于是阿达尔贝托再次命令一万剑盾兵渡河进攻,进攻期间军营里的投石车朝对岸进行投射,打击箭矢射击位置。
在投石车的压制下,一万剑盾兵有惊无险的抵达对岸,似乎一切并不困难,登陆的一万十字军士兵也不禁开始幻想起自己追杀阿拔斯军队的英雄模样。。
然而就在登陆的十字军士兵还在幻想着自己成为英雄的事情,脚下的泥泞却将他们残酷地拉回到了现实当中。
当他们好不容易跨过泥泞的河岸,面前却出现了一道并不是很高的用铁丝网建造的篱笆,而篱笆后面就是阿拔斯军队的盾墙,以及藏在盾墙后面的长矛兵。
这个时候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的一万十字军士兵,依旧还想着吓跑他们眼里的这群胆小鬼,遂即他们便踏着艰难的步伐“冲”向了阿拔斯军队的盾墙。
然而盾墙却始终岿然不动,不仅如此,任何敢接近盾墙的人,都会被盾墙后面的长矛活活刺死。
不是他们不知道躲避和防御,而是他们在面临那道铁丝篱笆的时候,终归是要翻过去的吧?
而翻过篱笆的时候,盾墙后面的长矛刚好能够刺中闯入者,即便第一下没刺中,这些十字军士兵也很难冲到盾墙跟前。
第二次渡河的一万剑盾兵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再次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接近半数的士兵命丧于盾墙之下。
剩余的士兵也很惨,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只能尴尬停留在泥泞的河岸边。
因为他们前进要被盾墙后的长矛刺杀,撤退又要冒着被对面箭雨覆盖的风险。
然后扎菲尔就给了他们一个结局,盾墙后的长矛兵退下,弓兵通过盾墙缝隙朝河岸上疯狂射击,剩余十字军士兵全部亡命在河岸上。
正面战场打得热火朝天,南北两翼的战斗如何呢?
静悄悄一片,好似从来无事发生。
无论是拉斯姆斯,还是卡尔曼,他们就当什么都没看见一样,只是让士兵们隔一段时间就朝对岸进行一轮弓箭射击,然后就是待命。
他们这样的行为阿达尔贝托知道吗?他当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