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九章 杰出人物(1 / 2)南明假天子首页

皇帝无子,一旦真有不测,朝廷将再次陷入震荡,阁臣们将不得不再次挑选继统人选,按照血统伦序,该当是广西的桂王登基,但是皇帝选了唐王,这是真的为大明着想啊!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大明藩王中,真正有作为、有能力、有品格的就是唐王朱聿键,只不过这位鹤立鸡群的亲王血脉较远,且之前已经被崇祯贬为庶人,监禁在凤阳。

皇帝令唐王监国,而自己北上,难道他不怕唐王夺权?既然他如此安排,那就说明他将江山看的比帝位更重,在北方顺虏均势大的情况下,皇帝亲征、令唐王监国的举动已经有破釜沉船的意味了。

皇帝连后事都想好了,而且是六天前就让人去凤阳传旨,可见不是一时冲动之举。

在此前的会议上,关于皇帝亲征的话题,蒋德璟一直没有表态,此时听皇帝如此说,他起身施礼,然后慨然道,“陛下圣明,一旦陛下北伐,臣请为马前卒!”

林火根看到老头眼中的光芒,对他赞许地点点头。

史可法见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叹气道,“既如此,微臣亦支持陛下北上整军之举,但不赞同轻易挑起战端。”

高弘图也是这个态度,林火根点头同意。他志在军权,之后的事情就轮不到内阁发话了,只要他赢了一两场战争、确立了威信,便会对内阁下手。

然后四人谈起了四川问题。

崇祯十七年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农民军攻克夔州后,被暴雨阻止三个月,然后连克梁山、忠州和涪州,击败总兵曹英,破佛图关。

半月前,四川总兵秦良玉率兵来战,亦被农民军击败。

近一个月,四川方面请援的奏章雪片般飞来南京。

现在的问题是,屯兵湖广的左良玉并不听朝廷招呼。福王监国之初,诏书颁发到武昌时,左良玉不愿承认,还是在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澍等人的劝说下,才同意开读,表示拥戴。

四个人一番商讨,决定由袁继咸挂大学士衔,总督川黔云贵军务,并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主持对张献忠作战。

袁继咸,字季通,天启五年进士,忠诚精明而干练,此前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等处军务。

崇祯十五年时候,张献忠攻陷武昌,左良玉拥兵东下,袁继咸前往芜湖,说服了左良玉收复武昌。

“左镇兵马虽看上去很多,但战斗力堪忧,他是怕了张献忠,此次必须让袁继咸说服他出兵四川,至少派兵牵制一下,给与四川其他兵马一些支持。”

最后林火根说道。

议事毕,三人离开,林火根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

在曾经的历史上,在弘光立国的一年时间里,南明朝廷上下几乎全都沉浸在借用满洲兵力扫灭流寇的美梦中。

可以说,联虏平寇就是弘光朝廷的基本国策。

虽然中层官员诸如章正宸、陈子龙等主张北伐,但在弘光朝廷全然行不通。

朝廷重臣生怕挑激清军,授以南下的口实。于是,卑词逊礼结好于清廷,甚至派出北使团,与豺狼洽谈和平。

江北四镇既以“定策”封爵,已无进取之心。

加之朝廷内部陷入严重的倾轧纷争,使得文武大臣顾不上妥善经营北方事务。

最后的结局是,清廷不费吹灰之力轻易接管了黄河中下游大批州县。这些地区的许多官绅既得不到弘光朝廷的兵力保护,只能被迫归附清朝。

而事实上,弘光朝廷就人力、物力、财力而言,对清方、大顺政权都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它控制着半壁江山,淮河以南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而且受战乱破坏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