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颔首道“焦涟,朕记住你刚才所说的话了。”
“关于京城的应对,无论是食物配给,亦或保甲制,尔等身为我大明之臣,均得带头遵守。”
“臣等遵旨!”
朱由检站了起来。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忽然,一青袍小史冲了出来,“微臣礼部主事黄端伯,有本启奏。”
“讲!”
“自陛下登基以来,十七年间每日卯时朝议,从未有间断。但自这月初,陛下有十余日未开过朝议,官员赴任陛见,也只是在太和殿外叩头以代。京中义士杨芳等待陛下召见,一等就是二十天,还有番国使节等也难有机会见到陛下。微臣恳请陛下不得荒废朝议。”
杨芳?
番国使节?
陛见、陛辞?”
朱由检点了点头,“传旨,以后每七日朝议一次,王大伴提醒朕参加。”
“传杨芳!”
朱由检还记得,此人为小民,却倾其家产捐银四百两,当赏!
……………
“呯!”
“呯!”
身旁被廷杖的官员,从喝骂、惨呼、昏了过去…
年长的火者见状进了大殿,又匆匆出来。
“抬走,送御医!”
杨芳见了战栗不止,汗如雨下。
“杨义士,陛下此次召见必有厚赏,汝不必惊恐。”礼部小吏安慰道。
杨芳脸色惨白,“小人明白。”
“传京城义士杨芳觐见!”
“小人…杨芳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朱由检温言道。
“汝不要惊慌,听说你卖炊饼为生?”
“是的,老汉一直走街串巷,贩卖炊饼为生!”杨芳稍缓了些说道。
“汝为何将家产都捐给了朝廷?”朱由检问。
“小人祖母原为万历朝灵丘公主的侍女。后祖母年纪大了出宫,公主赏赐了千两白银。祖母一直教导后辈,务必对大明忠心。小民听闻朝廷缺银,想起祖母教诲,就将宅子卖了,得银四百两捐给朝廷。”
朱由检笑道:“汝祖母何名?”
“小人祖母姓徐,京城人氏,单名一个霞字。”
朱由检又问:“汝卖了宅院,现居何地?可有何求?”
“老汉贩卖炊饼,四海皆可居。”杨芳跪道:“惟膝下有一女,年未及笄,愿求入宫侍候贵人。”
朱由检点了点头,“可!王承恩,接其女入宫,侍候皇后。”
“尔虽无求,但难得一片忠义。朕赏你为锦衣卫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