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8章 忠奸(2 / 2)魏逆首页

闻言,卫臻也没有拐弯抹角,径直指出隐患,“回陛下,恕老臣弗解,武帝创业,夏侯舍命相随,故大将军陪祀太祖庙庭,而故征西陛下何故用稚权邪?”意料之外的反问,令曹叡为之一愕。

片刻后,才略带惆怅的说道,“无他。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就是因为夏侯惠是“鹗”,才更不该这样用啊!

卫臻忍不住反驳,只是没有说出口。

因为他知道,曹叡不止是感慨宗室与亲信无良才可用,更是在说随着世家豪族坐大,已然在庙堂上根深蒂固、不易清除了。

所以他也不能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来劝阻曹叡更易心意。

毕竟,以当今魏室社稷的局势论,是真的没有比夏侯惠更合适更锋利的刀子了。

“唯。陛下意决,老臣敢不承命。”

令支侯府。

与毌丘俭作别归来的夏侯惠,先寻了些食物草草果腹,随后在书房内小憩。

明明觉得很困乏,就是支肘阖目侧卧在榻了许久都酿不出睡意来。索性也不歇着了,起身过来几案端坐,寻出洛阳典农部的宗卷再次细细看读。

不管心境如何变化、对争取而来的结果是否满意,自己既然将事情揽下来了,就应该努力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这关乎到曹叡对他的感官,以及日后是否被授予更多权柄的可能。

更干系着如何在仕途上谋身的智慧。

今日的所见所闻令他很是失望,明明是裨益社稷的事情,竟然需要通过妥协、利益交换才能得以推行。

尤其是逼迫他妥协的人,还是当今天子!

故而他也随之觉醒、一念通达了。

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对的,哪怕这个人是天子。

因为从天子曹叡的角度出发,第一要务是保障社稷安稳、统治根基牢固。

所以他每每做出决策之前,都要先权衡各方的反应、确保不会触碰到各方的根本利益从而诱发狗急跳墙;所以他也会退缩、进而妥协。

这种思量是没有错的。

求稳嘛。

如今魏室社稷的局势,犹如一只刚刚被放进温水里煮的青蛙,曹叡还没有感受到切肤之痛,当然也不会有激进的想法。

但二世为人的夏侯惠,知晓这只青蛙的结局。

不仅被煮熟了,连骨肉都被分食殆尽了。

以前的他,很努力的试图将这只青蛙从釜中拽出来,但却被这只青蛙以水温犹不可惧为由拒绝了;如今的他,也只能换个思路,开始思考在没有曹叡的支持下如何才能釜底抽薪、将火灭了。

当人不再将指望外力、凡事皆要亲历亲为去争取时,心思就会变得很功利,也会将所有能提供助力的人,都视作能否利用得上的工具。

且这些工具随时都可以弃之如敝履。

是啊,夏侯惠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对曹叡已然失去了敬畏之心。

又或者说,本就对皇权不甚敬畏的他,在洞悉了曹叡只想当维护统治的裁判者、而不是亲自下场整顿积弊的变革者后,他就有了“不足与谋”之心。

毕竟,将一个人看清了,也就看轻了。

被自己寄予厚望的臣子,视作了谋取权力的、随时可弃的工具这种违背君臣纲常的做法,也不知道曹叡得悉后,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这个答案,丁谧无暇做想。

他只知道当自己步入书房,听完夏侯惠转述北邙山庄园的对话并询问该如何作为,才能令曹叡满意、持续恩宠不衰的时候,自己的后背须臾间就湿透了。

宗族历经过巨大变故的他,对宦海沉浮有着敏锐的嗅觉,也捕捉到了夏侯惠自身没有意识到的心境变化。

所以他此刻心中也犹如阵阵惊涛来袭,将所有理智都击碎了。

事情来得太突兀了,引发的后果也太沉重了,让猝不及防的他方寸大乱、汗流浃背。

你姓夏侯,与宗室无异啊!

你是谯沛元勋之后,与魏室休戚相关啊!

你素来但求可裨益社稷,从来不计自身荣辱利弊的啊!

先前你也劝谏过天子多次,每每谏言不被采纳时,你也坦然接受,不曾心生觖望与怨怼啊!

而今,你为何倏然就有了如此大逆不道的念头?!

是大忠似奸吗?

抑或者是,你先前乃大奸似忠?

一时间丁谧心乱如麻。惊悸、惶恐、忐忑、茫然等情绪齐齐涌上心头,还隐隐一股没来由的.亢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