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你女儿是博士?博士毕业是不是国家就给发一辆车啊?是不是国家给找工作啊?”
站在满是瓜子皮的小超市门口,超市的女老板一边吐瓜子皮一边问余周舟的妈妈。
女老板的声音没有经过丹田,但足够穿透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街道。女老板的皮肤黝黑,整个面颊都是饱满的高原红。女老板穿着轻飘飘面料制成的裙子和上衣,因为全身紧绷倒也不必担心西北的劲风突然吹起裙角。女老板全身都是花团锦簇的,但花色模糊一团,无法判断出时尚的流派。
举目望去,巴彦浩特镇车辆寥寥的宽阔马路边的每一间小店的门口或里面都有一位或几位这样的高原妇女。
再往闹市区靠近,会看到越来越多花色模糊满面通红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的高原妇女走来走去。
大家买着东西,聊着天,交换一点仅十来万人口小镇的花边新闻,再把大片大片人迹罕至广袤无垠的沙漠和戈壁交给游客、把荒野深处的中国-蒙古边境交给国家,反正这些不归他们打理。
“呀!你女儿要去香港啊!啧啧,这么远的地方你也舍得让她去啊!”
余周舟站得头都晕了。
西北高原的太阳可和南方不一样,毒辣,没有一丝水气遮挡。
超市老板娘和老妈的对话还没结束,老板娘并不在乎紫外线的伤害,或者说她还不太明白“紫外线”是什么概念,不然在2008年的夏天她怎么还在谈论“国家分配”,这个早该入土的物种。
“啥?去香港做啥?博士后?好厉害啊你!……博士后是啥?”
余周舟陪着笑,不知道应该怎样给面前的阿姨解释,她觉得也不用解释,因为没有人对博士后的定义真正关心。
现在的对话不过是让余周舟的妈妈释放一下骄傲,这几乎是她经历了多年下乡、下岗、四处打工生涯之后心中仅存的唯一的骄傲。
余周舟现在也挂着一个大红脸,这是早年高原生活的印记,每逢情绪剧烈变化或者太冷太热时就会出现。
九年的南方求学生涯换来一个博士学位,也换来了水嫩的皮肤。但像今天这样被巴彦浩特稀薄空气透过的紫外线照射的久了,雪白的脸上也会浮现出家乡的韵味。
“你说你学习得多好啊!我儿子在小卖部里蹲了好几年,现在才去旗上考试。”女老板无不哀怨地说。
余周舟听不懂阿姨提到的公营机构的考入制度,大概就像阿姨也不明白她所谓的博士后到底要做什么一样。她们好似是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各自谈论着只有自己才懂的世界。
余周舟呆呆地听着,突然担心阿姨会要求她帮忙给儿子介绍工作。
余周舟学生生涯结束的最后一个暑假一共有四十多天,这是她放弃了在学校参加博士学位授予典礼换来的。
她和路涛艰难的爱情折磨了她和家人两年多,让她对妈妈心中有愧。
所以余周舟放弃了一切毕业旅行的计划,在巴彦浩特镇认认真真生活了四十多天,这也是她外出读书九年之后,第一次在家里住这么长时间。
在家里可以吃到黄焖羊肉、土豆烧牛肉、酿皮面筋、猪肉勾鸡、蒜泥茄子、牛肉拉面、哨子面、贺蘑揪面、豆角焖面、莜面窝窝、猫耳朵、猪蹄儿、羊杂、骆驼肉……
点灯熬油好几年瘦出历史新高度的余周舟回家之后每天都用尽全力在吃。假期接近尾声的时候,她已经不好意思照镜子看自己长成什么样了。
假期的倒数第二天早上,余周舟拿出前一天留下的满满一脸盆的炖大羊骨头,学老爸用蒙古刀仔细削出大半碗碎肉,撒一点盐和葱花,再把刚刚烧开咕嘟咕嘟冒泡的砖茶水浇上去,凉肉碎上本来凝固的脂肪在热力作用下瞬间上浮,飘成一片片诱人的油花。
羊肉的膻味和砖茶特有的草木清香味混合在一起,刺激味蕾,直抵鼻腔。这个味道,是余周舟在过去九年间一想起来就流泪的味道。
“三姑父今天有车去贺兰山,还去南寺,问你去不去?”
“去!要去!”
余周舟本来还沉浸在羊肉茶的美味中昏昏欲睡,现在一下来了精神,忙不迭地答应老爸。
在家里住的这些天,无聊的余周舟读了些仓央嘉措的诗,读了点儿和此有关的历史。余周舟喜欢一点艺术,但不算是一个特别文艺的人,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读起诗来。大概是太久没有离贺兰山和喇嘛们这么近,气氛熏陶的过了头。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乾隆二十五年(1760),贺兰山中的一座寺庙,被赐名为“广宗寺”,这里,供奉着情僧仓央嘉措的肉身灵塔。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