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公爷。”接着苏宁便是神清气爽的回到了后宅薛宝钗的房间,然而薛宝钗却是一直等待着回来的苏宁,“夫君,怎么回来这么晚?”
“今晚喝的多了一些!所以先是在客房眯了一会。”苏宁一边脱着自己的衣服,一边看向眼前的薛宝钗解释说道。
为苏宁腾了一个空床铺的薛宝钗郁闷的说道,“哼!我还以为你今天又要和宝兄弟彻夜不眠呢!”
“嘿嘿,怎么会?房间里可是有一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等着,我这怎么可能忍得住。”
“哼!言巧语。”
“宝钗,今天我要……”
“呀!羞死人了……”
“嘿嘿,快点!”
“嗯。”
……
秦可卿的死对于王熙凤的打击可谓是很大的,毕竟她们俩可是相当要好的“闺蜜”关系,尤其是秦可卿临死之前对她的警告,一直都是环绕在王熙凤的心尖。
然而王熙凤是一个喜奉承、重利益、寻私情,所以注定了不是一个好的管理人。
可能会有很多读者叫真说王熙凤为了荣国府都搭上了自己的嫁妆,殊不知王熙凤一直都在暗中资助自己的娘家王家,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会把自己的女儿巧姐交给王家舅舅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认为王家舅舅才是为女儿巧姐留下的退路。
只是却是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帮助巧姐的会是那个粗鄙不堪的刘姥姥,而王家舅舅却是亲手把巧姐送进了火坑。
尽管王熙凤的能力出众、手段了得,又是智计百出,处理事情也是有理有据有威慑力。
可能力越大、私心越重,反而容易造成更大损失和潜在危害,光是选错了所谓的后路便是最大的一次失算。
王熙凤对荣国府的管理,更只是触及表层问题,而根本无法也不可能深入本质。
按说作为荣国府的管家人,哪怕只是府内的管理者,依旧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
比如对荣国府的积弊改革,开源节流统筹安排,未雨绸缪将来事等。
王熙凤在管家期间也有作为,倒不能抹煞她的辛苦,第五十五回她和平儿就讲过一段话:
“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
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
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
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
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
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其实王熙凤比谁看的都明白,也做了不少工作,根本不需要秦可卿的提醒。
但只俭省而不开源创收,无法让底下人得益是不行的。
她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为贾府和众人未来更好,而是让自己获得更多利益,得到更大声誉,拥有更多表现机会。
有此功利心的管家,势必“用管不用理”,也就不免引得上下怨声载道。
王熙凤的管理理念也不健康,她崇尚铁腕治理,酷政压制,施加“管理恐怖主义”,造成贾府仆人们除了工作以外,还要不断承受精神奴役和压迫。
要不是家生子无路可走,恐怕早都揭竿而起。
王熙凤施政的弊端,等她一病倒后便全显露出来。
她前脚一躺下,后脚荣国府内便“硝烟四起”,各种大小问题层出不穷。
就是管理不得深入的体现。
反观贾探春替凤姐管家,开始就表现出焕然一新的气象。
她从革除弊政,坚持规矩,改革大观园着手,从根源处整顿荣国府风气,严明风纪。
不但以身作则,更是敢作敢为,且从不用人唯亲。
尽管探春管家先期也受到不轨之徒反对,但很快就改弦更张焕发出工作积极性。
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时,贾府的内乱,更没有一例是贾探春管家任用的人参与其中,都是王熙凤管家时的老人们“揭竿而起”。
单纯以管家的“有效和无效”论,王熙凤无疑不如贾探春的“管理”深入透彻。
贾探春有管有理有创新有改革,王熙凤却只局限在“管”的层面。
因为没有“理”,就导致她一倒下立即乱起来。
贾探春想再争夺,时间、权力和局势全已不允许。
这就叫“大势已去”。
所以,从第五十五回开始到第八十回结束,贾府的动荡加剧与其说是贾探春改革遭遇顽固派反扑,步了王安石变法的后尘,不如说是王熙凤管家的彻底失败。
其实从王熙凤在元宵节后流产开始,她的权力巅峰就已彻底过去。
王熙凤流产是她人生的分水岭。
之前的凤姐是管家人、琏二奶奶,赫赫扬扬风光无限。
之后的凤姐是失势媳妇,再也难回权力巅峰。
待到她被休“下堂”,却连贾家人都不再是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