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43.第1643章 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1 / 2)影视编辑器首页

时间匆匆如流水,苏宁和林婉儿的婚礼举行了,几乎是一场非常盛大的东方婚礼。

看着眼前这个明艳动人的新婚妻子,苏宁可谓是心满意足的,“婉儿,以后你就是我的妻子了。”

“嗯,余生请多关照。”

“来吧!春宵一刻值千金,有清香月有阴,我们还是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啊……”

就在苏宁和林婉儿享受洞房烛夜的时候,薛宝钗却是感到失落一个人独守空房,但是她也知道有些事情都是早晚的,她一个小女人根本就是改变不了什么。

……

紧接着京城又是发生了一件大事,身为金陵四大家族的贾家被抄家了,一干贾家嫡系都是被打入了牢狱。

此时的贾元春可是刚被册封为“贤贵妃”,并且还怀上了皇帝的子嗣,还得到了皇帝的特许,能够回家探亲,照理说贾家应该受到荣宠,为何却遭到抄家?

论及世间的繁华之处,江南地区无疑是首屈一指。

担任江南织造的贾家,自然是一个富裕显赫的大家族。

由于江南织造并不隶属于六部,而是直接受内务府管理,负责监督江宁、江苏和杭州三个织造局,归类为皇商。

因此,贾家能在当地富有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清末期间,身为皇商的胡雪岩同样位于江南,他的财富可以与国家相抗衡,甚至能够承担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所需的军费。

因此,贾家的财富在江南地区无与伦比。

林黛玉进入贾府时,就能见到一些端倪。

文本提到,街道东端是宁国府,而西端则是荣国府,这表明整条街上仅有两座府邸,且都是归贾家所有。

这种建筑规模几乎可以与京城的王府相媲美了。

林黛玉在轿子上坐着,看到贾府门前“排列”着十多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人。

显然,这些人就是贾府的“门卫”,而且他们都能够身着“华服”。

正门并未开启,仅侧门即可容许轿子进出。

即使到了门口,黛玉并没有下轿,而是继续被抬着,走了大约“一射”的距离,大概在一百五十米到二百米之间。

最令人震惊的是,陪同她一同入贾府的“婆子”们也是乘坐轿子的。

此时,外门的轿夫离开了,换上三四个年轻的侍从来抬轿子,他们又走了一段距离才抵达贾母的住处。

接着,她从轿子上下来,走过一段长廊,绕过屏风,又穿越大厅,最终才抵达主房。

从众人的服饰可以看出贾府的兴盛,他们本身就是丝锦的制造者,因此所穿的衣物都是皇室专享的缎锦。

王熙凤所穿的一件五彩缂丝褂,相当于普通人家一辈子的收入。

更不用提金银饰品了,像玉坠、金项圈以及象牙簪子,这些都是她们日常穿戴的一部分。

即使在贾珍去世之际,贾家为了让贾珍的葬礼显得更加体面,不惜重金购得曾被忠亲王青睐的棺材。

然而,在整个贾家中,只有家政掌握了一定的实权,尽管贾珍也有一个官职,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权力。

在这种奢侈的消费下,贾家即使拥有巨额财富,最终也会耗尽所有。

这伪装的繁荣,最终因一个事件而崩溃……

贾元春是贾宝玉的亲姐姐,是家中的嫡长女。

她自小举止得体,容貌出众,后来参加了选秀,最终成为后宫的一位女史。

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陪伴皇后,协助撰写文书和奏折。

后来她得到了皇帝的宠爱,最终晋升为常在或贵人。

尽管贾家因元春而成为皇亲国戚,但她在宫中的地位实在有限,根本无法引起皇帝的关注。

就在此时,元春意外地怀上了皇嗣,并且被提升为“贤贵妃”,这一消息如同给贾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清朝,后宫设有两宫六院和十二位妃子,如果能成为妃子,说明元春经常会受到皇帝的宠爱。

只要在皇帝面前对贾家说几句好话,随便给与一些封赏或小职务,就能够将贾家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成为妃子后,元春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可以在元宵节这一天回家探亲。

贾家凭借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感受到其中隐含的一线“机会”。

妃子回家看望亲人时,必定会有一群宫人跟随。

若能借此机会向他们展示贾家的实力和诚意,便更好不过了。

只要好好招待这群人,他们回到京城后,必定会如实向皇帝汇报。

只要能获得皇帝的认可,随意赐予几百万两银子,或者封个小官,这将使贾家更上一层楼。

在康熙皇帝的统治下,由于对佟佳氏的钟爱,皇帝不仅将她的父亲封为一等公爵,还赠予他千金,以帮助他建造住所。

因此,贾家决定冒险一试。

他们在两府的后院中选定了一块区域,开始大规模建设,兴建了大约二百多亩的大观园。

此时,贾政也逐渐加大了对宝玉的教育力度,例如在大观园修建完成后,他便让宝玉当众展示他的才华。

由此可见,贾政希望藉此机会让自己和儿子宝玉引起皇帝的关注。

没想到,这次全力以赴的“反击战”,反而成了贾家覆灭的引信。

省亲结束后,贾政既未能引起皇帝的关注,也没有获得任何封赏,前后费了几百万两银子,却连一点回报都看不到。

他更加忧虑的是女儿元春回宫前的神情和叮嘱。

元春在离别时究竟说了什么,能够让久经职场的贾政感到如此紧张?

省亲结束后,贾元春在上轿前对大家说道:“如果明年还有机会回家,一定不要如此奢侈浪费。”

如果她从贵妃的立场出发,向贾家表达这番话,那么这实际上是客套之辞,旨在向外界显示妃子的节俭。

但是观察她此次回家的表现,她并没有以“贵妃”的身份自居,而是将自己视为“贾家女儿”。

初次见到贾母和王夫人时,她便感慨道:“当初送我去那深院后宫,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再与你们相见……”

说完后,她哭得抽抽搭搭。

看到父亲贾政,她再次说道:“贫穷的家庭能够享受天伦之乐,但我们这一家富贵了,却无法相聚,实在让人觉得没有意义。”

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贾元春并没有把自己视为皇家妃子,而是更认同于贾家的女儿身份。

从女儿的视角来看,她明显察觉到贾家这次的开支非常庞大,几乎可以与皇室的奢华相提并论。

因此,她对贾政所说的这句话,是希望父亲下次能够收敛一些,这样过于张扬迟早会招致怀疑。

通过元春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和言语,可以看出她虽然被册封为“妃子”,但在后宫的生活却并不幸福。

尤其是在清朝,汉族妃子往往会受到歧视。

如果有娘家的人支持那就好了,不过贾家不仅无法帮助她,反而可能会给元春带来麻烦。

果然,皇帝看到贾家如此奢侈浪费,再对照空荡荡的国库,便随意找了几个罪名对他们进行了抄家。

遗憾的是,最终只抄获了六万两白银。

根据原作者的真实经历,当时雍正皇帝派遣李卫在江南地区处理私盐问题,并整顿腐败官员。

历史上的雍正因国库匮乏而频繁搜查财产,因此被后人称为“抄家皇帝”。

虽然元春已对贾家发出了警告,但一切都已为时已晚,最终贾家还是走向了败亡,分崩离析。

然而苏宁知道这完全都是贾家自己作死,在皇帝宣布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制的时候,贾家竟然能抱着侥幸心理视而不见。

这样的行为自然是惹怒了皇帝,所以便是找了一个由头抄没了贾家,只不过最终看在贾元春的面子上,还是给贾家留下了一线生机。

……

封建时代抄家的“家”,通常指的是家产和家人。

被抄家者的妻子,儿女,家人,牲畜,产业全部被没收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