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徐光启的儿子,徐骥也可以派去辅助宋应星。
此时,宋应星应该在福建任汀州府推官。
所以,这个人必须火速进京,在北方推广玉米、番薯、土豆、棉花等农作物。
玉米更加的耐旱,估计会比番薯更加的合适。
现在已经错过春耕了,但是他们可以兴修水利,为来年春耕做准备。
南方,现在崇祯还没有办法对付,也无法掌控。
但是北方不一样,北方不仅有兵灾,还有大旱、蝗灾等等,没有权贵愿意前往北方了。
经营好了,北方是崇祯日后对抗南方的依仗。
崇祯的思绪,不由的飘向了北方。
“诸位大人,请入班。”
随着一声尖细的声音响起,崇祯的思绪被拉了回来。
看着满朝大臣,崇祯放下了手里还未批复的奏折。
廷议正式开始,杨嗣昌作为首辅,第一个站了出来。
满朝文武,说来说去,只有两个字。
要钱。
剿匪,要钱。
赈灾,要钱。
练兵,要钱。
国库没钱,崇祯的内帑也没钱。
要钱自然是没有的,眼下崇祯的内帑就三十万两,还不够今年内廷的开支,肯定是不能动的。
户部,户部的钱已经分配完了,也没有能动的钱。
所以,无非就是扯皮。
崇祯提了一下盐税的事情,群臣就乱了起来,一个个就开始抨击崇祯与民争利。
所以,最后就是扯皮,打太极。
最后,崇祯只能气呼呼的结束早朝廷议,继续把问题拖着。
回到武英殿之后,崇祯立马召见了李若琏。
昨天,圣旨频出,锦衣卫的高官全都被免职了,而且勒令在家中等待调查。
因为勇卫营还在内城驻扎,那些锦衣卫的高层,还有那些勋贵子弟都不敢乱动。
造反?
他们暂时是没有这个勇气的,所以现在只能任由新任指挥使李若琏摆弄。
从昨天领了崇祯的明旨和密旨开始,李若琏到现在都还没有合过眼。
因为要召集一般可以用的兄弟,要把新三卫的框架搞好,排除人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看到李若琏的样子,崇祯就知道他熬夜了。
“成甫,你这可是彻夜未眠呐。朕交代的事重要,你的身体同样重要,不可过度操劳。”
一句关心的话,就让李若琏感动不已。什么为陛下效死之类的话,就往外冒。
然后李若琏就和崇祯汇报一下工作进度,目前锦衣卫已经掌握了可靠的人员近千名,包括三卫的千户、以及一些百户、试百户、总旗、小旗、校尉、力士等。
当然,这只是初步人员,这些人还需要进行多次筛查,同时也会增加新的人员。
不得不说,李若琏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崇祯很满意。
接着,崇祯给了李若琏一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