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3章 赶时间和不赶时间(1 / 2)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渔阳古关的内城城门后面,传来了木制绞盘刺耳的断裂声,厚厚的城门轰然洞开。

满头小辫的秃发阗立,右手提着还在滴血的长刀,左手高擎着颗头颅,从门洞飞奔而出。

来到镇东将军面前,以刀驻地,单膝跪下,声音洪亮:

“小人幸不辱命,贼将首级在此。”

说着,他把滴血的战利品高举过头顶。

镇东将军微微点头,并未伸手去接首级,只是淡淡扫了一眼,语气平静:

“好,记汝一功。”

秃发阗立面露喜色,恭敬道:

“谢过将军。”

“有功必赏,这是你应得的,不必道谢。”

古关内外城皆落入汉军之手,镇东将军并没有立刻进入内城,而是定定地站在那里,抬起头,看向关城所傍着的山头。

事实上,她在清晨领军出发前的一个时辰,已秘密派出一支五百人的奇兵,在向导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绕到关口后山。

当大军出现在关前时,山上的魏军最先被吸引注意力。

毕竟他们的视线比关城守军更为开阔。

然而,也正是此时,那支奇兵开始顺着采药人才知晓的山径攀爬。

说是山径,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却是险峻难行,连鬼见了都要发愁。

向导纪阳爬在最前面,时不时扯紧腰间的麻绳,崖壁上的青苔在他的铁护腕下被挤压出墨绿色的汁液。

他的身后,刘浑率领五百死士贴着巉岩蠕行。

走了半个时辰,队伍被一道四十丈深的天然裂谷拦住去路。

“听说本来这里是没有沟的,后来永初年间,有地龙翻身,这才变成这个样子。”

走在最前面的向导纪阳,转过身,低声对刘浑说道。

刘浑放眼望去,只见裂谷两岸绝壁如刀削斧劈,难怪魏军没有在后山设置哨卫,这便是天然的防线。

不过,这道天堑对北方人,尤其是河北人而言或许难以逾越。

毕竟河北都是平原。

但对汉军来说,却并非不可跨越。

如今的汉军,以前被人蔑称为“蜀军”。

世人皆知蜀道难。

但蜀道好歹还被称为道。

而在蜀道未修之前,蜀人又是如何在奇山峻岭中开路的?

“搭梯!”

刘浑低声喝令,身后两名力士展开用麻绳与松木制成的软梯,软梯展开时,可随山势扭曲,如巨蜈蚣贴附岩壁。

先锋什长将铁制蜈蚣喙扎进岩缝,十名士卒拽着浸过桐油的麻绳缓缓放梯。

当山下的大水汹涌冲向关城时,刘浑的右手五指终于扣住崖顶草皮,在他身后,五百死士如壁虎般贴满岩壁。

而山上的魏军,虽然不用像关城守军那般直面洪水,但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山下的异变吸引,全然不知一支汉军正悄然逼近。

“东北方有烽燧!”有斥侯低声提醒。

“东侧也有!”另一人补充道。

“这是子母烽,互为呼应。”

刘浑举起千里镜,观察了一下,缓缓道:

“这是子母烽,互为呼应。东侧母烽有床弩和霹雳车,显然是利用制高优势支援山下关城。”

“子烽人少,应是警戒之用,母烽人多,是贼军主力所在。弩狙手,上弩!”

“咔嗒……”

后面的弩狙手得令,开始组装用来猎杀的弓弩。

这种可拆卸式的弓弩,虽然威力不如平时用来狙杀的重弩,但胜在携带方便。

平日里不用的时候,就拆成几个机件,需用时迅速组装。

乃是潜伏逼近时用来暗杀的利器。

十五张猎弩组装完毕,上好弦,弩狙手开始沿岩缝包抄过去,把那些正在盯着下方的哨兵一一点杀。

直至魏军烽燧台上的柴薪堆冒起火光,主烽燧守军这才突然发现,汉军已攀上了箭楼飞檐。

与此同时,血肉撕裂的闷响在他们耳边响起。

“大汉天兵在此!”

“杀!”

……

山下的洪水肆虐声掩盖了山上的厮杀。

当镇东将军站在内城门口,抬头望向山上时,已听不到任何喊杀声。

没有人看到,半张残破的魏军旗帜正缓缓从山顶飘落,最后坠入鲍丘水里,漆金的“鬼”字沉沉浮浮,最后消失在水里不见。

一支鸣镝从山顶上射下来,发出尖锐鸣叫声。

镇东将军听到了自己想听的声音,这才率军踏入内城。

接下来就是清点城内还能利用的物资,收编降兵,驱赶着他们到外城清理淤泥,尸体以及各种杂物。

虽然已经到了七月,但暑气未消,如果不及时清理——特别是那些尸体——极易发生瘟疫。

不过,这些琐事自有参谋和将领处理,无需她亲自过问。

踏上内城的城楼上,镇东将军静静地望向东面的山岭,神情深邃,似在思索什么。

“将军,要不要我带人去把那山打下来?”

这一仗,只有刘浑和秃发阗立出了风头,赵将军只觉得浑身发痒不得劲。

“用不着。”

镇东将军一口回绝了赵广的请求:

“如今大局已定。若山上贼军识时务,主动来降便罢;若不降,也无妨。”

“我已经派杨千万率三百人守于山下诸道,又有那纪晖作为向导,山上贼子既下不来,亦派不出信使往渔阳。”

除了东山,她还封锁了关城前往渔阳的所有要道,并派出斥候和游骑搜索关城附近,严禁任何人靠近或离开。

目的只有一个,严密封锁关城的现状。

时间无需太长,只需两天便足够。

“可是将军,”赵广提醒道,“莫不是还忘了一事?”

镇东将军闻言,似乎没有想到赵广居然还能想到自己没想周全的地方,略显意外地转过头:“何事?”

“狼烟!”赵广急急地说道,“将军,山上可是有烽燧的,他们可以点狼烟向渔阳那边示警的。”

仿佛是要印证赵广的话一般,但见他的话刚落,东山山顶,开始同时冒起三股粗黑无比的狼烟。

浓黑的烟柱在天幕上割出狰狞裂痕——这是用马粪混合细柳枝特制的狼烟,比寻常烽烟颜色更深。

这是最高等级的示警,代表着关口正陷入极大的危险当中。

东山上的魏军自然没有千里镜这种神器,但汉军铺满关城前面山野后,接着又是大水淹城,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