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与莒闻言眉头一皱道:“我朝赈灾安置均仿照当年富文忠公青州赈灾,已成定法,为何不用?”
这是郑清之教授给赵与莒的,青州赈灾说的是仁宗时期的富弼相公知青州时,开创了百姓各家划为五等,等次越高需提供容纳难民的房屋越多,反之越低越少,无论贫富共同空置出闲房,安置难民并由朝廷以低价房租补贴的举措。
当时青州数十万难民赖此法得以存活,于是青州赈灾,天下传以为式。
谢周卿听见赵与莒的问话后,脸庞上犹豫之色一闪而过,叹息一声,“回沂王,并非谢某不肯实行青州赈灾法,这数千人混居一处,环境脏乱,这几日陆续有人开始发热呕吐,谢某心里比谁都急!”
随即他前靠两步,压低声音道:“只因湖州有个潘家,势力颇大,房产众多,带头抵抗朝廷征召房屋安置难民,他家与州衙大小官吏及城防驻军都很熟悉,谢某初来乍到,实在是拿他们无能为力啊。”
赵与莒闻言眉头一皱,湖州距离临安府如此之近,地方上居然还有这等豪强,不由疑惑地问道:
“不知这潘家的背后是?”
“乃是开国时先郑王(潘美)、先晋平王(潘骞)兄弟后人,前几年致仕的抚州刺史潘甫潘功宏的本家。”
赵与莒闻言冷笑,“我大宋立国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即便是开国功臣之后又如何,一个刺史之家便敢因私利违抗朝廷赈灾大计?”
他脑海中再次想起了刚才看见的那个被门房赶到大街上冻得瑟瑟发抖的妇人。
既然并非是官员贪墨不法,而是有地方土豪带头违抗朝廷律令,他心念一动,若能引得谢知州开口求助,自己岂不是便可顺理成章地插手此事。
于是将李达叫到近前,命他将刚才入城所见之事说出来。
李达闻言立马绘声绘色地将刚才大户门房驱赶妇人的场景描绘了一遍,谢周卿闻言后面色羞愧,以手捶胸,哀叹连连。
赵与莒见状连忙宽慰了他几句,紧接着他冲谢周卿眨了眨眼睛,语带暗示道:
“谢知州,小王此次出行带了近百甲士,准备在湖州休整两日,期间若有需要相助之处,尽可开口。”
谢周卿闻言明显愣了一下,赵与莒也不等他回话,拱手作别上了马车。
一行人扭转方向出了官舍,准备在城内找客栈包下落脚,谢周卿目光复杂地看着远去的一行人,脸色变幻不定。
这等大灾大难之时,城内客栈几乎都无人入住,李达手下的兄弟刘黎敏是湖州本地人,他先行一步,不过片刻功夫便在城内找到两家相邻的客栈。
随后董宋臣和康利和带人去看了看房间环境,觉得满意便向赵与莒回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