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一车人,一路晃晃悠悠,花了半个时辰,终于到了镇上。
下车得时候王姝偷偷得揉了了一下自己得屁股。这车子没有任何减震措施,一路又颠簸的很,也还好平安通风,才不会晕车,不过这屁股可是疼的很。又看着周围人一脸淡定的样子,王姝也是佩服的紧。
付过车钱之后,众人和老李头约好了下午返程的时间和地点,这才四散而去。
姝姝和陈氏姑嫂俩也是快步走向目标集市。
只见街上除了林立得商铺,还有许许多多的支着简易摊子的小商贩,甚至还有许许多多的直接挑着担子贩卖的卖货郎,好不热闹。
按说只是一个小镇集市不应该这么繁华的。这自然这当地的父母官有关系。
原本大家都是一样,想要购买东西,除了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就只能是去城里的铺子里买。但这城里路途远,卖货郎时间又不确定,不留神就会错过,自是很不方便。
洛城其中的一任父母官,就突发奇想。决定把周围几个大的城镇按照日期排好。每一旬每个城镇都有一个集市日。每到日子,大家就到镇上集中采买、售卖。这样村子里的人会把家里鸡蛋或者蔬菜,水果呀拿出来售卖。甚至一些目光敏锐的人就跟着集市日常流动。
就这附近都有好几个集市,日期还不同,自然也养活了这一批人。这些人虽然不多但是聚少成多。极大的促进了整个县的经济发展。方便了大家得生活。后来洛城历任的父母官也是还遵循先例,一直延续至今。
当王姝看到着繁荣得景象自然是大吃一惊。毕竟现代的时候,因为电商和快递急速繁荣,导致除了一些特殊的节日和景点,很难遇到这么多人的场景。
姑嫂两个先去了点心铺子买了些少见的糕点,然后根据李氏的吩咐依次采购了所需品。主要是为长柏结婚准备的一些小东西。
虽然不多,但是东西零碎,买完之后就已经到了午饭的时间了。
天冷,都需要热的去去寒气。姑嫂俩就走到了卖馄饨的地方,要了两碗馄饨,四个包子。
一碗下肚,可算是解了饥寒。随后姑嫂俩又开始采购。
正逛着呢,就看见一个身着青色长衫的男子从书肆走出。背一个竹制的藤条箱,或者说是书箧更为合适,委实与别人不同。再加上与周围人不同的气质,自是一出现就吸引力众人的目光。
从穿衣打扮就可以看出这个是个书生,一般除了书生会背着这种特别的书笈,方便安放书籍,不易折损,其他人都会常用背篓,更为方便。王姝自是少见,免不了多看几眼。
这不就引起了陈氏的注意。
陈氏随着王姝的目光望去,没想到看到一个身姿挺拔的男子,说是男子也不确切,身上还有少年郎的朝气,正想调侃两声。还没出口,就见书生转过脸来,一看却原来是是自己本家的一个堂弟。
陈氏四郎,大名陈留芳。乃是陈氏同族叔叔家的孩子,今年十七岁了。
忙走过去打招呼。
“四郎,你今天怎么来镇上了?婶娘呢?”
陈四郎忙作揖行礼道,“我娘嫌这天太冷,就没出门。我来书肆看看书。顺便准备买些纸笔,刚好,预备过年写春联。”
陈氏不禁笑道,“那敢情好,你家就省的□□联了。”
陈四郎忙道“哪里哪里,不过是应景罢了,姐姐要是不嫌弃,我写好春联给你送过去。”
陈氏自然说好。
王家以前都是王姝之父写的,自从王贵川过世之后,王家的春联都要去街上买,或者请人写,但是要给润笔费。
又想到自家小叔子的好日子也近啦,与其找别人写门联,还不如找四郎。毕竟知根知底不说,四郎的学问也是大家都称赞的,总比一般的人写出的门联好。
忙和陈四郎商量,陈四郎自是应下。
正说着呢,忽然看见一个身着绿色袄子的姑娘从陈氏背后走来。脸上带着盈盈笑意,像是冬日里的暖阳,直入心扉。
陈四郎自然不好多看人家姑娘家,不由得看向陈氏。
陈氏轻拍了自己一下,这才说道,“嗨,你看我都忘记了,这是我家小姑子”
又看向王姝,“妹妹,这是我娘家那边的弟弟,四郎”
王姝也没想到这么巧,这个风姿出众的清秀男子就是陈氏的同族弟弟。心思转念间和对方见礼。
因为长柏是十二月十六结婚,那就得十五贴对联,于是陈氏和四郎约好十五号去家里写对联,这才别过。
姑嫂两人这才接着买东西。直到要到了约定的时辰,这才急忙往城门口赶去。
还好没有错过,一群人这个满载着今日收获晃晃悠悠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