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昼短夜长,酉时初天就黑了。这不两人紧赶慢赶才算是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家中。
亲娘不在身边,孩子还是会哭闹,李氏没有办法只能抱着她悠了一天。这不连晚饭都是刚刚才做好的。
陈氏也顾不上吃饭,先去看了下家中的孩子。当了母亲就这样,就算知道婆婆不会亏待她,可也忍不住担心。
回房看过孩子睡的安稳这才出来和大家一起吃饭。
陈氏想到街上的事说道:“今天遇见我十三叔家的四郎了,小伙子长的也是愈发的精神了。”
“是你发财叔家的孩子吗?不都说这孩子很是有灵气,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吗?”李氏问道。
李氏对陈四郎自是印象颇深,不,应该说陈家村都对这个孩子印象颇深。
这其中自有一段渊源。
却原来,王家村和陈家村本就离得近。刚好王秀才放弃科举之后在王家村开了学堂,陈家村的一些孩子也来这里上学。
读书的人本就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家里都支付不了读书的费用,也就是一些尚有余钱的人家让孩子在村学里学个一两年,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想要继续进学,坚持到底的少有。
另外一方面也是孩子资质有限,没有耐心和环境去学习。
也是陈家村的陈四郎,七岁初一入学,小小年纪便已经将三字经,百家姓背的滚瓜烂熟。与周围得孩子形成鲜明得对比。王秀才看他机敏可爱遂起了惜才之心,用心教导。这孩子也争气,尽管起步晚,但是堪堪两三年的时间便已经将四书五经学完。
后来王秀才见自己已无力教导,害怕自己耽误学生得天资。这便游说其父母送陈四郎到城里求学。也幸亏当时陈四郎之父会做手工活,农闲时节就去做木匠,赚些银钱。
这才能有余力供养陈四郎继续上学。
毕竟整个村子去城里上学的人都是鲜少有人,更何况还是被自家小叔子都夸奖的人。
李氏自是印象颇深。
陈氏这才想起中间还有这么一回事,“可惜呀,命不好。本来都打算三年前考秀才了,谁知道,我发财叔给人做活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谁知道咋会那么巧,后脑勺刚好碰到石头上,当场就没气了”
说完才想起来王姝也是父母早亡,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岔了过去:“这不,就耽误了三年,没有去科考吗?不过也不算大,今年也才十七,就要去考秀才了。都说肯定的是要中的。”
听到这孩子才十七岁,李氏眼睛晃了一下,忙追问道:“可曾娶亲?”
“哪里娶亲呀,三年前才十四,都还没有说对象,这不就又守孝三年,前些日子也是刚出孝的。”
李氏弄清了自己想知道的就没有再说啥,不过心中的念头就更加强烈了。
陈氏也不想在这个话题过多讨论,拍了下脑袋,“你看,我差点忘记了,四郎他说,长柏结婚时候的门联,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他给咱写好?爹娘,你们看咋样?”
王贵川夫妇自是同意,又商量好润笔费之后。这才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饭。
饭毕
陈氏被婆婆李氏拉近了房间
“桃花呀,你那个堂弟家里啥情况呀?“李氏虽说对陈四郎多少有所耳闻,但是对陈四郎家就不是很了解了,这才来找儿媳打听。
陈氏起初不是很明白,心里还纳闷,按理说自己婆婆也不是一个爱打听的人,怎么会突然问起四郎?
压住心中疑惑,还是将自己知道的和婆婆详细讲了一番。
听到陈家有四个儿子,陈四郎排行老四,上面三个哥哥都已经成家,家里还有一个寡母马氏。便又问道“你那婶娘也真不容易,不过他家老四也不小了,该说亲了吧?”
说到这里陈氏还有哪里不明白的,婆婆这是想给四郎说亲。不过,按照自家婆婆的性子,让他这么上心的估计也就只有小姑子王姝了。
想到王姝和四郎两人的情况,陈氏仔细想了一下,别说还真的有谱。一个丧父,但是有兄弟帮衬,一个丧父丧母,但是自家公公能不管?
至于其他的,陈家虽然不富裕,但是陈四郎也是前程可期,未来可能也是个秀才。
王姝好歹也是秀才之女,也算是上上之选了。更何况叔父留下的东西虽然不多,但也是不会太少,公婆二人也不是贪婪之人,能带走的肯定让小姑子带走。只要以后他们两个勤快些,不沾染上恶习,日子也不会太差。
最最重要的是王姝长的好看的紧。要配一个长得丑的,那不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吗?自然要找一个长得相配的。
他们陈家人呢,高子都高,发财叔和婶年轻的时候也算是气派人。四郎又会长,可挑着两人优点长,自然是出挑的很。
陈氏心里这样一合计,别说,自家婆婆的打算还真能行。
明白了李氏的意思,婆媳两个默契的对视了一样。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