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乡、聚一级学室还会传授两部重要经典-----《论语》、《孝经》,以《孝经》为主。
因所学知识丰富而堪实用,因此在聚序考试中成绩甲等者,已有可能考中县级佐史等末等少吏。
刘玘在序室同级三十余人中成绩仅中等,无望考中为吏,因此不被他人看重也在情理中。
“阿兄,想不到你居然在此处,莫非已痊愈了?”妹妹的声音猛然间从身后传来,斩断他思绪。
“本就小病,加之有你一日几次汤药,自然就康复如初了,多谢阿妹照顾!”刘玘满脸感激与爱怜地看着阿奴。
阿奴头上留两椎丱发,面目清秀俊俏,眸子黑亮有神,只是略瘦弱,有些营养不良。
穷人孩子早当家,她虽然仅虚岁十一,但办事并不逊于寻常人家十五六岁女子,就是在伯母面前有些胆小。
这次自己大病,伯母借口小病不肯请医,也不肯派人照顾,一直是小阿奴在服侍自己,自己喝的药汤也是阿奴托邻人找医工买来,那钱还欠着呢。
“阿兄,应该并非全是汤药之故!或是兰若寺中菩萨显灵,我昨日曾去兰若寺许愿,保佑兄尽快康复,不曾想今日居然得偿所愿,看来哪日得去还愿!”妹妹阿奴一脸兴奋。
许愿?菩萨?……
“阿妹,你与何人同去的兰若寺?”那寺庙可有二十多里远,阿奴断然不会独自一人前往。
“我是与李嫂一家同去的,对了,李尚兄已考中本县佐史,隔几日要置酒,他还请了你呢!”
“哦?他运气倒也不错,稍后我得去恭贺他!”
李尚比刘玘只大一岁,他原先也在本聚序室与刘玘一起就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二人关系也情同手足。
后来他又进县校苦读,县文学掾及佐史授课水平自然更高一筹,再加上其勤奋,考中佐史倒在情理之中。
秦汉时期,为吏与及冠与否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年满十七虚岁,也就是十六周岁就可为文吏,并非要二十岁及冠。
而且若有大才,不足十七岁者为吏也有。
东汉末年,佐史为最末等少吏,低于斗食,月俸八斛,按月发放,钱谷各半,俸禄非常微薄。
此职相当于刚入职的公务员,如果无甚差错,可以为吏终身,一般多在本县任职,在附近几县任职也有。
“阿妹,你那玉佩在何处?”刘玘突然看见妹妹时常佩戴的玉佩不见踪影,那可是母亲留下的珍贵遗物,价值不菲。
阿奴一听,立刻变了脸色,好半天才瑟瑟而答:“阿兄,我……我把它遗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