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1章 重生(1 / 2)晚汉首页

大野泽水波粼粼,广袤无边。雾气霭霭中,远处巍峨壮阔的泰山若隐若现,一片空蒙;泽岸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牛羊如云。

孝义里刘继大宅三层阁楼上,刘玘眺望眼前美景,心中暗叹:此泽为上古九泽之一,今日得见,果然气势磅礴,风光独好,此生若能长居此地,泛舟野钓,也算没白重生一回。

随后他又长叹一声,哎!好日子恐没几年了,史上的有名黄巾起义很快将来临,到时必将赤地千里,百姓十难存一,自己也前途凶险。

前世的刘玘出身高知之家,父母均为大学教授,父亲学工,母亲学文,他自然也颇受影响。

父母对他抱有很高希望,自幼教育极其严格,三岁起便在母亲与人合办的国学馆苦读,直到高中毕业。古代经典、琴棋书画均有不俗造诣,年少就获奖无数,成为令人羡艳的小才子。

后来十七岁考上国内一所知名大学文学院,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即将毕业,不曾想一次意外事故让他来到东汉。

如今是东汉熹平六年(177年)八月,皇帝为刘宏,也即是后来的汉灵帝。

此地名东平国寿张县仁德乡牛头聚,刘玘居于孝义里,聚相当于后来的村或庄,亦或是某小乡。

牛头聚有五个里,四百余户,在本地算一中等聚,此聚还修有三丈多高的城墙,百姓大多长居城中,务农之时才出城。

自己附身的这刘玘,还有半月就到虚岁十八,几日前不慎着寒,一直昏睡不起,今朝醒来,身体却被二十一世纪来的大才子刘玘占据。

他是东平王刘苍之后,若论辈分,则与皇帝刘宏一般,是刘宏族弟。

其曾祖父是首代东平王刘苍庶子,得封亭侯,当过千石县令。祖父也是庶子,未得爵,只做过三百石县丞。

其父刘清在家中排行第二,当过斗食吏,九年前病故,其母不久也随父而去。刘玘与当时仅一岁的小妹阿奴被伯父刘继收养,至今已近九载。

伯父刘继虚岁四十八,在临县须昌任“官有秩”,百石吏,颇有势力。他并不常回家,平日只将“五日一沐”之假存着,一二月才回聚一次,农忙时节稍勤。

伯父仅有二子,他们均已及冠,托了皇帝刘宏卖官鬻爵的“好政策”,他献钱四百余万给二人各买得二百石“郎”,目前那二子全家均在京城雒阳(洛阳)。

伯父原配也早已去世,继妻张氏二十一岁,育有一男一女,分别为四岁、两岁。

虽然伯父对刘玘兄妹二人视若己出,疼爱有加,但继伯母张氏可大不同,从进家门那日起,她就对刘玘兄妹颇为冷淡。

若刘继在家,她倒一脸友善,表现出与二人相处融洽,若刘继一旦回城,她则立刻露出本相,对二人刻薄非常,不但经常单独给二人劣等餐食,视同下人,而且二人稍一出错,轻则出言辱骂,重则家法伺候,凡此种种,让刘玘兄妹很是郁闷。

尽管伯父有所察觉,但是张氏狡诈,多以“此子顽劣、不好读书”、“桀骜不驯、违逆无礼”等等言语轻易就搪塞过去。

伯父不常在家,自然难辨真假,加上刘玘读书成绩却也稀松平常,久之,伯父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只想着给他寻一门亲,将来让他当县乡佐史之类末等少吏,也算对得起故去的亲弟了。(PS:一百石及以下吏为少吏)

东汉,地方教育已非常发达,在中原地区普遍有四级教育:郡、王国之“学”,县、道、邑之“校”,乡之“庠”,聚之“序”。

刘玘如今在牛头聚“序”室读书,“序”相当于后世村学。序室除通过《急救篇》、《凡将篇》等启蒙书籍教人读书识字之外,还会教授律、算、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