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十五 远古的自力更生(1 / 1)饱暖思银鱼--远古和谐首页

花粥悲催的发现爱好文学的自己,除了一腔矫情,生存能力真是弱的一笔。蹲在河边钻木取火了半天,一星半点的小火苗都没有。她在男人的那个部落里尝试过几次,都没有成功过,为了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了的自己打气,她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手机,给自己增加一点情趣吧,手机里传来欢快的“joy to the world, the lord is e/ let Earth receive her king/ let every heart prepare him room, and heaven and nature sing… when fields and floods, rocks, hills and plains, repeat the the sounding joy….””啦啦啦,此歌没有别的,就是很应景。花粥情不自禁跟着哼起来,一屁股坐在沙地上,她今天心情还是很不错的,昨天顺利地钻出了那个丛林,今天早起后看到河边的景色,昨晚天黑心急没看清,今天在观察了周边之后一下子被迷住了:两岸都长着那种特别原始的植物,树木不是丛林里面的那样枝繁叶茂,形状很像海南三亚的椰子树,但更高大,品种也不是一个,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爬向蓝蓝的天空,还有像仙人掌一样的树,却没有刺,看着和摸起来都很舒服,地上没有杂草,有很多那种爬岩浆,针状的扁扁的叶子,每片叶子又长又厚。太阳晒在身上也很暖。嗯,是向往的那种原始风情。

花粥到底没有搓出火来,手都搓红了,力气花了大半,尝试了都是失败,暂时放弃。身边也没有什么工具能造出小舟来过河,她只能先在这个大河边的洞住下来,真是马勒戈壁的,到哪里都老天都不给她开金手指,小说里女主的各种外挂一样都不肯能降临到她身上,还是得事事靠自己。她爬上山坡,活到现在,第一次肆无忌惮,从心底里释放,一声大吼出来,“啊----”反正是真的不会有人听到,听到的也是野人。有大河挡着呢,对方也过不来的。她一个懂造船方法,却缺乏实践能力的现代人都还不会,自然不当心野人会奇迹般驾艘小船,破浪而来出现在这里抬走她。心里的问题和阴暗通通在这美好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大自然里发泄完了。花粥觉得身心轻松,打算去找食物。

山坡上有好多种菌类和野山菇,都很肥硕,她选择了一种最能确定可以食用的菌,用衣服包好,拿到河边洗干净,又去山坡上割茅草,秋季的草都开始泛黄,又高又粗,很好烧火,也可以拿来编草席,草垫,草被子,咔咔咔。花粥决定开发大脑里面动手的智慧,就地取材。还到丛林边缘,费力掰折几根树枝,用石头在其中一根树枝上砸出孔,趁着阳光晒的正热乎,摊在河滩上晒干,晚点可以继续钻木取火,又挖了一些黄泥,山坡上的泥真是肥沃,她打算尝试烧一烧炊具:陶碗,陶盆什么的,用来盛食物,烤的食物她真是吃不惯。她必须要要自己DIY打造一个锅。用什么材料呢?她想起城市里会享受的现代人家做菜开始流行石锅,那是一种锅底平滑,不像铁锅易上锈,也不会像不锈钢锅会粘锅的一种天然的石头制成。花粥在山坡上还认真的查看,希望能发现用来做锅的比较好的天然磁石,还真让她发现了一种摸起来柔滑,软硬适中的灰褐色的石头,这大概是就是皂石吧,需要修理打磨,这块皂石形状很好,底部很薄,四周很厚,内里深深凹下去,这不就是天然的锅嘛。花粥把石头捡起来,抱到河边,用水冲洗干净,没有铁斧,花粥就用河边的小石头开始打磨,砸掉多余的部分,皂石的四楞,再用尖利的石头开始修平锅的内壁和锅底,让其平滑,这种工作对于力气不是很大,但是很有耐心的花粥来说比较合适,因为不会怕砸破石锅,她小心翼翼又认真的捧着皂石在河边敲敲砸砸了一上午,终于打磨出了一个像样的锅来,花粥开心的像个二百斤的傻子。突然一拍脑袋,想起自己包里似乎有一个打火机,她就是一个奇怪的姑娘,包里没有化妆品,却多的是爱美的时髦妹子不会装的乱起八糟的玩意,她买这个打火机是为了点熏香的,她睡眠质量很差,经常闭上眼睛就想起烦心的事和人,刚毕业那年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工作量大,又被师傅压榨劳动力,导致她每次下班回来就因过度劳累,精神紧绷的时间过长,而头疼脑胀,入睡困难。她在国庆坐火车跑去西藏买了某有名的藏香,安神增进睡眠的,回来尝试点了几次,那小小的房间烟火缭乱的晚上清晰浮现在她面前,觉得自己有点神神叨叨,就没有用过了,打火机倒是不知什么时候被她放进了包里面,装到了现在,她欣喜的摸啊摸,果然在,在一个小夹层里面摸到那枚宝贵的紫色打火机,咧着嘴,一字一顿的念道:”特耐用,特安全,耐安特打火机点亮新生活。“里面的液体燃料只被用了一小半,跟拾到宝贝一样的某人,把打火机塞进裤子口袋里面,这下点火完全无障碍了,也可以烧猪食物和制作陶器了。她又跑去丛林的边缘,捡了许许多多的柴火,拖到河边,晒着。她在地上挖了个坑,架好石锅,把白胖的菌菇丢进去,用树叶子折成锅盖,盖好,趁着煮汤的功夫,用细直的石片削了一根木棍,头削的格外尖利,某女用心的制作工具,她要用这个木棍试试看,能不能插到鱼,因为河里的鱼不少,而且似乎从来没有人捕捉过,她到河里洗菜和菇子时,那些大肥鱼都傻乎乎的在浅水边“嘚瑟”,在她身边钻来钻去。她要试试自己的运气,看能不能插上来一条。花粥屏息凝神,下到河里,看见一条鱼又来到她腿边,干脆扔了棍子,决定用手来抓鱼,她小时候就有用手在田里面捉过泥鳅。一逮一个准。呀,逮到了,花粥开心的把抓到的大胖鱼扔到岸上,好好抓,哈哈,又接连抓了四五条大胖河鱼,某女决定暂时放过其他的鱼。

爬上岸,手脚麻利的用大石头砸晕了鱼,狠狠心,划开鱼肚子,她喜欢吃鱼,用石刀切好鱼,正好锅里的汤滚了,花粥把鱼洗干劲,直接扔进锅里面,其他的鱼也处理好,用草编的绳子穿好鱼的嘴吧,放到河滩上的草叶上面晒,还好不是夏天,放一两天也是不会坏的。鱼汤煮好,某女就着锅,提溜着口水,开吃,把汤倒进保温杯里面,小口小口的品着,除了没啥味道,其他都完美,野生的就是格外的新鲜。某人跪在地上,这大半日折腾是满足了,解放了天性。吃饱喝足,并储存了剩下了鱼和菌菇汤。下午花粥也没松懈,决定烧陶。她又去树林里拖了一下午的柴禾,在山坡下面挖出一个椭圆形不到一米的地洞,并分开两层,弄好排烟的孔,分好火口,火膛,窑算,窑室,她是在模仿竖穴窑,具体参照烤箱的格局形象来做的,用泥巴抹好窑的四壁,点着干草把,在里面先烘烤干窑洞,便开始用石头工具和泥,精心用泥巴捏成泥条,再一圈一圈缠叠,内壁用石头小心的抹平整,她做了两个陶碗,两个陶罐,底部平整,中间大,往上收缩,还捏了提的把柄。小时候家里有很多陶罐,陶缸,用来腌咸菜,咸鸭蛋,特别好用,还可以用来煨骨头汤,比高压锅炖的好吃几百倍,末了加捏了两个陶盆,然后小心的放进窑室里面,把柴和草都塞进去窑膛底部烧,柴烧的差不多,就拿出来,作为炭,开始温度不高,慢慢的炭多了,晚上也可以接着烧,就不用再塞柴了。花粥一天都在积极的忙碌着,一刻也没闲着,她就是这么个人,跟别人在一起就啥都不会,东西南北都分不清,自己一个人出门东西南北分不清也不会迷路,生存能力觉醒。她布好简易窑穴,看着那枚美轮美奂的橙黄色的大太阳也快要落山了,对岸丛林里有大鸟的嘎嘎叫声。她回到河边,吃了中午剩下的鱼汤,收好晒干的生鱼到洞里面,整理了一下周围的沙地,就又爬回到大石头洞里面休息了。晚上有点冷,花粥给自己铺上白天晒过的干草,拙劣的编了一床草被子,闻着枯草的清香,和太阳的味道,整个人都埋到了草窝里面一样,有点狼狈,但是暖和多了。她要解决好目前的温饱啊,造船渡河的事情先不急了,毕竟河对面有什么她也没底,正好可以观察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