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如今还是圣明的,正值壮年皇子们也都还年轻,他们这些人还不存在站队的问题,不过沈家毕竟从沈侯府是本家,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按照沈侯府的策略行事,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站圣人,其他人一概不管。
王家这些年都没在京城做高管,跟谈不上站队的问题,小插曲过去后,大家谈论起眼下的话题就是科考,说起今年各地进京的考生,各地过来的名人雅士。
接近午时的时候,陶依身边的崔娘过来,请各位郎君往秋水阁去,今天中午在那边用午膳。
坐在尾席看着在场的几位,不得不再次感叹,古代贵族的奢侈生活,就说她一个人身边围绕的仆妇就有几十人,这几十人的月人工成本就抵得上普通百姓几年的生活。
用过午膳大家都留在原地乘凉,王家二娘子说:“沈大娘子,别说这水边确实凉快不少,可惜城里的宅子太小,回头也买个带湖的庄子,到时邀请你们过去玩耍。”
陶依和谢瑾都笑了,前者说:“回头请你去沈家的大庄子玩,那边占地比这个大,这边就是靠着山显得还成,可惜那边就是远些,休沐一天有些赶,才每次都来这个庄子。”
聊到下午点心都上来了,一众用过点心才纷纷起身准备回去,临走的时候沈闻叮嘱她,吩咐丫鬟开始收拾东西,再过半个月接她回去。
沈卿点点又把竹简送回去的事说了,已经修订过的书册都抄写的差不多,回头都整理好,再一起送去大哥的书房。
兄妹俩简单几句把事情说完,沈闻快走几步来带妻子身边,相携往外走。
送兄长和嫂嫂们往二门走去,王柷特意落后几步跟她说话,说起珍珠头面的来历,还说非常喜欢两方镇纸,又说起端午一起出去游湖。
沈卿微笑点头没有多说,大家都在二门上了牛车,目送车队远去,沈卿带着丫鬟往回走,路上宝春说起白芷把东西送到,又去邢娘那边拿账本,她已经把账本都放到书房。
另外花园里的器具宝夏带着人在收,厨房的陈娘今晚做些清淡的菜式,主菜是切脍,配四冷、四热拼盘,主食是梗米粥。
用过夕食在院子里消失,宝夏从外面回来,看见沈卿赶紧上前屈膝问安,说“大娘,各处的院子已经都收拾好了,花园用的三处也都收拾完毕。”
“嗯,你去忙吧这边没事。”沈闻跟她说话的时候宝春就在旁边,知道四月底的时候大郎君会过来接大娘回家,本来沈卿这个年纪家里人都叫小娘子,可惜沈家没有上一代的人,家里都成她为大娘,去沈侯府大家都叫沈卿小娘。
再有半个月就要回大宅,沈卿吩咐丫鬟们收拾东西,很难有机会再来这边长住了,吩咐丫鬟把这边的东西能打包的全部都整理出来,还偷偷去西边跨院的小库房,装了整整一屋子的楠木、樟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都是雪球提前都晾晒好的。
把放置的木材都详细记录,钥匙和清单交给白芷,让他带着木匠过去清点,等过了端午就要开始打家具,还要做出四扇、六扇屏风各十套的的架子,至于中间镶嵌的插屏已经吩咐人去做,另外再做十套榻屏,十套桌屏,十个一扇屏,插屏若干个。
一扇屏是现在家里常用的,多扇组合是沈卿根据后世的经验设计的,把详细的要求都写清楚交给木匠,回头这些都算是陪嫁的家具带过去。
木匠根据账本又看看实际的木材,给她出了一个清单,估算能做出多少样家具,加上之前已经运过来的一批,填满新房的那个院子足足的,还能用边角料做上几百个匣子,回头让大娘装首饰用。
沈卿点点头,辛苦他能者多劳,回头做的满意除去工钱另外还有赏赐,沈卿庄子上的工匠都是签的长工契约,并没有卖身契,可长工一签就是二十年,成手的工匠做二十年也就差不多该退休了。
这边跟木匠交割完毕,还有窑口和玻璃坊那边需要烧制的一些用具,这些都忙碌完毕,日子也差不多到四月底,宝春带着人把东西都是收拾好,暂时用不到的东西提前派车送回去,白芷押车把东西跟春娘交接,暂时放在后罩房的大库里。
转眼到沈闻休沐的日子,他亲自坐车过来接小妹回城,兄妹俩出发之前进行短暂的沟通,主要就是希望沈卿以后不要再来庄园长住,毕竟再有一年多就要成婚,要留在宅子里绣嫁妆,想说学管家的事,可小妹那么小一点就担负管理后宅的事,这会也没什么可说的。
走的时候让宝春把云影和花影抱上她的车,沈卿在二门外上了车,车队缓缓启动,往城里驶去。
夕食她跟兄嫂一起用的,主菜是她喜欢吃的鱼类,送她出门的时候陶依的说:“前段日子孙掌柜的送些玉石过来,看着不错的给你留了些,让人交给春娘,你记着都过目看看。”
沈卿笑着答应,带着丫鬟回去。
带回来的东西春娘带着宝夏在入库,孙掌柜的送来的原石没有入库,直接放在书房,沈卿逐个看过没有问题,才把人打发出去,趁着夜里院子没人,把原石都收到空间里。
夜里在空间里跟雪球商量打算再盖一栋房子,可在空间里盖房子只能靠她跟雪球,才要跟它商量更多出力的是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