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章 欧陆命运的最终对决(2 / 2)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首页

“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内部矛盾,共同御敌,这场战争我们必败无疑!”斯科别列夫元帅在与瓦德西元帅的紧急会议上焦急地说道。

然而,在他们忙于协调内部矛盾时,外部压力也越来越大。泽许帝国的军队不断压缩联军的防线,占领了大片领土。俄德两国的国内也出现了反战情绪,民众对战争的长期化和巨大伤亡感到不满。

“我们的人民已经承受了太多苦难,这场战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俄罗斯国内的一份报纸发出了这样的质问。

欧洲的战争局势引起了中立国态度的转变。原本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和荷兰,看到泽许帝国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上风,开始考虑与泽许帝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泽许帝国似乎有着赢得这场战争的趋势,我们应该提前布局,为战后的利益分配做好准备。”比利时国王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说道。

于是,比利时和荷兰分别派出特使前往泽许帝国,表示愿意在经济和物资上提供一定的支持,以换取战后的合作机会。这一转变对俄德联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孤立了他们。

而英国则继续保持着谨慎的中立态度,但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议会中表示:“英国将根据战争的最终走向,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决策。目前,我们不会轻易介入,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到了 1882 年 5 月,泽许帝国的军队已经对俄德联军形成了合围之势。俄德联军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物资匮乏,士气低落。

泽许帝国的士兵们士气高涨,他们坚信胜利即将到来。林泽许皇帝亲自前往前线慰问士兵,极大地鼓舞了军心。

“将士们,你们的英勇奋战让帝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们离伟大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继续前进,彻底击败敌人!”林泽许皇帝的话语回荡在每一个士兵的心中。

在最后的总攻中,泽许帝国的军队充分发挥了武器装备和战术的优势。飞机在空中进行精确轰炸,火炮持续对敌军阵地进行覆盖打击,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一步步收紧包围圈。

1882 年 6 月,俄德联军在绝境中终于决定求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威廉一世皇帝分别派出特使,前往泽许帝国的指挥部,请求停战谈判。

“我们愿意接受合理的和平条件,结束这场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俄德特使在谈判桌上诚恳地说道。

泽许帝国方面,林泽许皇帝和奥托·冯·施特劳斯将军经过商议,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包括俄德两国割让部分领土给泽许帝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限制军事力量发展等。

经过艰苦的谈判,俄德两国最终无奈地接受了这些条件。随着停战协议的签署,这场持续数年的欧洲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欧洲的格局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泽许帝国凭借着这场战争的胜利,成为了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领土得到了大幅扩张,在欧洲事务中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则元气大伤,沦为二流国家。

法国虽然在战争中采取了微妙的立场,但也不得不承认泽许帝国的主导地位。欧洲进入了一个由泽许帝国主导的新时代,各国都在努力适应这一全新的政治格局,而这场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和影响,将长久地铭刻在欧洲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