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后战争时代的欧陆风云(1 / 2)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首页

1882 年 7 月,硝烟刚刚散去的欧洲大陆满目疮痍。曾经繁华的城镇变成了残垣断壁,农田荒芜,基础设施毁坏殆尽。泽许帝国作为战争的胜利者,肩负起了主导欧洲重建的重任。

林泽许皇帝深知重建工作的艰巨性,他颁布诏书:“我们的帝国在胜利中迎来新的使命,要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泽许帝国成立了专门的重建委员会,由经验丰富的财政大臣卡尔·米勒领导。

重建工作首先从基础设施入手。大量的工人被征召,投入到道路、桥梁和铁路的修复与新建工程中。在曾经激烈交战的地区,工人们清理着战场上的残骸,填平弹坑,铺设新的铁轨。同时,城市的重建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倒塌的房屋被拆除,新的建筑规划开始实施。

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虽然战败,但也在努力恢复。他们在国内实行紧缩政策,削减开支,集中资源用于重建。然而,巨额的战争赔款让两国经济雪上加霜,重建进程缓慢且艰难。

法国在战后相对较为轻松,凭借着战前的经济基础和在战争中未受重创的优势,积极参与欧洲的重建。法国的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等领域与泽许帝国展开合作,试图在新的欧洲格局中分得一杯羹。

1884 年 1 月,随着重建工作的推进,欧洲的经济格局开始重塑。泽许帝国凭借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主导建立了新的欧洲贸易体系。以泽许帝国为核心,周边国家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贸易圈。

泽许帝国大力推动自由贸易政策,降低关税壁垒,促进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我们要打造一个繁荣的欧洲市场,让各国在贸易中共同受益。”林泽许皇帝在一次贸易会议上说道。

在工业方面,泽许帝国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投入,特别是在航空、机械制造和化工等领域。帝国的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例如,泽许帝国的飞机制造业迅速发展,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

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在经济上逐渐沦为泽许帝国的附庸。他们的传统工业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在新的贸易体系下,只能依赖向泽许帝国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口高端工业制成品。

法国虽然在经济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也不得不与泽许帝国在多个领域进行合作。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农业和部分高端制造业在欧洲市场仍有竞争力,但在新兴产业方面,逐渐落后于泽许帝国。

1885 年 7 月,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动。泽许帝国成为欧洲的霸主,林泽许皇帝的威望达到顶峰。他在欧洲各国间频繁穿梭,主持各种政治会议,协调各国关系。

“泽许帝国将致力于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各国应在新的秩序下共同发展。”林泽许皇帝在一次欧洲峰会上强调。

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在政治上失去了往日的话语权。两国的政府结构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泽许帝国的要求。在国际事务中,他们往往需要听从泽许帝国的安排。

法国虽然表面上维持着独立的外交政策,但在重大问题上也不得不考虑泽许帝国的立场。法国在欧洲议会中的角色逐渐从积极参与者转变为相对被动的跟随者。

一些中小国家为了在新的格局中生存和发展,纷纷向泽许帝国靠拢。比利时、荷兰等国与泽许帝国签订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合作协议,成为泽许帝国的盟友。

1887 年 1 月,在欧洲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民族主义的暗流开始涌动。在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民族主义情绪逐渐高涨。民众对战争的失败感到耻辱,渴望国家能够重新崛起,洗刷战败的屈辱。

在俄罗斯帝国,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组织开始秘密活动。他们宣扬复仇思想,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抗泽许帝国的压迫。“我们不能永远屈从于泽许帝国,俄罗斯必将复兴!”一位民族主义领袖在秘密集会上高呼。

德意志帝国同样如此,民族主义者们将战争的失败归咎于政府的软弱,要求进行改革,增强国家实力。这种民族主义思潮在两国的青年群体中尤其盛行,他们渴望为国家的荣誉而奋斗。

在法国,虽然没有像俄德那样强烈的复仇情绪,但民族主义者也在呼吁政府保持法国的独立性,不要过度依赖泽许帝国。“法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能成为泽许帝国的附属品。”一些法国议员在议会中提出警告。

1888 年 7 月,为了维护新的欧洲秩序,泽许帝国在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部分地区实行了军事管制。泽许帝国的军队在这些地区巡逻,监督两国的重建工作,防止出现任何反抗行为。

然而,军事管制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在俄罗斯帝国的一些边境地区,民众与泽许帝国的军队发生了冲突。一些小规模的起义爆发,反抗者们袭击泽许帝国的军事据点,破坏交通设施。

“我们不能让泽许帝国的军队肆意践踏我们的尊严!”俄罗斯的一位起义领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