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盛朝年号在历经初盛、兴盛、永盛,安盛,每次历经一甲子,到了如今盛朝圣人李源的定盛已是数百年,而如今已经是定盛十三年。
盛朝初立,神州大陆版图尽纳中原盛朝,国力强横无可匹敌,连悍勇无比的南疆都归入版图,历经始皇开疆扩土,后者子嗣登位,勤勉朝政,三代繁荣,在永盛时期,盛朝达到了繁荣的顶点。
无奈盛极而衰,因为安盛年代,皇帝的不作为,享尽先人福泽,酿成大祸,导致版图分裂,西昌佛宗划地自治,庞大金禅寺何其宏伟,一寺便是半座西昌国祚。
南疆乘势在疆域内肃清中原朝堂势力,凝聚南疆多个苗寨,效仿西昌,再度划分而至。
而盛朝内部,当年历经永盛时期的王侯永安侯,虽不愿举兵造反,但对于新君也失望透顶,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物多次蛊惑之下,携带本该攻打金禅寺,收回西昌地界的兵马,离开中原,远赴东域,成立东陵。
而在那之后,国力一落千丈,圣人陛下悔之不及,只能亡羊补牢般的将本该用来平叛南疆的兵力召回,不再打仗,因为这已经是盛朝最后的家底。
从那之后,中原盛朝十九洲被瓜分殆尽,仅剩地域最大的云、凉、宝三洲,盛朝在那之后一蹶不振,不再有马踏神州的雄心壮志。
当今盛朝圣人李源,在老皇帝禅位之后,勤勉朝政,是自纷乱之后唯一一位行事果决,心怀大志的圣人。
他主张富国先富民,所以大肆开拓商路,在国库得到充盈之后立即投入基础建设以及兵力建设,接受老圣人时候的六十万盛朝兵力,在这些年来的运转之下,也飞速涨到了百万之多,他的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计划。
所以当初在殿试前一夜,他约见了自己极为看好的如今探花郎施公子。
施公子的文章或许不如状元郎与榜眼那般的锦绣,但是更为的大气,他的文章与他那俊逸略显阴柔的相貌恰恰相反,读他的文章,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心中有江山的人才。
所以她才会问施公子,愿不愿意做一个不涉官场,有名无实的探花郎。
李源还记得那一日,与施公子了不少的心里话,他是当朝圣人,按理来不该如此袒露心声,但是他实在是憋得太久,这个庙堂,懂他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那一晚,他背负着双手,在皇宫之外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他由衷的感叹道:“中原盛朝,几百年风雨,从大秦那边打下来的江山,下版图十九洲,如今到我这仅剩三洲,将来如何有颜面面对先祖。”
施公子神态恭敬,宽慰道:“圣人陛下,盛朝积弱由来已久,这怪不得陛下,实际,自定盛十年来时,我盛朝兵力财力已经有了不俗的进步,这正是圣人陛下您的功劳。”
当朝圣人李源没有什么,也没有对这些足以感到自豪的成绩而感到自豪,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再者,他认为这点成绩,与当年开创盛世的两位先祖相差盛远。
他拍了拍施公子这个年轻书生的肩膀,他问他愿不愿意帮他,恢复盛朝十九洲的盛况。
正是因为这句话,本该夺得榜首进入庙堂的施公子选择第三,有名无实的一名探花郎,不涉官场,不进庙堂,而是带着圣人李源暗地里授权的某些东西,离开了长安。
他了解江湖局势,又回到长安城,联合武安君,多次交涉之下,成立江湖联盟,并在江湖联盟之中占了一个十分主要的位置。
他与武安君两人心中各自藏有什么秘密,两人互有试探,又互相点到而止,在这种心照不宣的微妙平衡下,将江湖联盟逐渐的运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