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中尉下意识一缩头躲回了战壕中,但很快他就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头,这次落在他们头顶的迫击炮弹的爆炸声和之前的杀伤榴弹有明显的不同,当其中一颗炮弹落在中尉身后并炸响后,中尉忍不住大声叫嚷了起来。
“他们打烟雾弹做什么!”
……
原本上官有浩给尤志勇的命令是三发急速射打完就撤,但他显然对迫击炮的射速和移动速度估计有些过于保守,迫击炮连装备的民20式迫击炮最大射速可以达到一分钟二十发,打压制但每门炮只打三发炮弹显然有些鸡肋,既发挥不了应有的压制作用,还白白浪费了炮弹。
上官有浩之前是参谋军官,转入作战部队后一直指挥步兵作战,对于炮兵这个相对更专业的兵种的知识不能说是空白,但的确只停留在初步了解的阶段:他知道战斗时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炮兵,知道团里装备的不同口径和种类的火炮对应的战场条件,也知道如何指挥文盲比例不低的步兵和炮兵尽可能的进行配合,但他确实不太清楚炮具体应该怎么用:
也许是有些心急,也许是想节省炮弹,但不管怎么说,上官有浩之前那个具体到三发急速射打完就撤的命令确实有些画蛇添足。
所以专业炮兵出身的尤志勇很快就结合上官有浩的命令和对战场形势的判断理解了团附的真实意图,于是他果断命令全连打完上官团附命令的三发炮弹后,又换上之前缴获日军的81毫米口径烟雾弹补射了一轮。
前线士兵用82毫米口径的民20式迫击炮发射日军81毫米口径的97式曲射步兵炮弹,这是工业能力极其落后的中国的悲哀,后方兵工厂哪怕24小时开足马力也生产不出足够前线使用的炮弹,而且造出的炮弹质量也参差不齐,落地不炸几乎是常态。
很多装备了迫击炮的中国军队缴获到日军的炮弹都会像补充团这样保存下来自己使用,至于口径不对应的炮弹会导致准确度降低的问题,这个年代的中国炮兵几乎不会考虑,哪怕是冒着哑弹甚至炸膛的风险,也比有炮无弹要好上不少。
而烟雾弹,烧夷弹这种特殊炮弹,更是炮兵手里的宝贝,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轻易使用,此时的尤志勇就根据战场形势及时做出了补充命令,对着日军头顶发射了十二枚烟雾弹。
这些炮弹炸响后,迸射出大量白烟,很快就笼罩了大半阵地,而且因为口径不一致导致炮弹的落点更加分散,使得烟雾扩散到了更多的区域。虽然烟雾不够浓密,无法完全遮蔽住阵地上这个日军小队的视线,但这种分散放烟的方式却误打误撞的让后面的日军指挥官产生了误判:
在后方举着望远镜观察的日军中队长看到一团团烟雾在刚刚攻占了中国军队前沿阵地的相山小队头顶炸开,三角眼里充满了疑惑,他一时猜不到中国军队此举到底有什么深意,是想借助烟雾反攻?还是想借助烟雾撤退?又或者仅仅是他们的炮兵打光了所有的炮弹,所以把烟雾弹也打了出来?
不过既然前面的小队已经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啃下了一块不小的区域,那还是稳定一点比较好。
日军中队长这样想着,给传令兵下达了新的的命令:
“命令相山小队停止前进,稳固当前位置,等烟雾散去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