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丘清楚,给亲兵抚恤,应该是老爹给自己的考验,处理的好,曹文诏应该就会给他更多的权力,比如让曹向丘独自领兵。
这年头十一二岁就跟随家中长辈上阵杀敌的将门子弟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是战事增多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明各级将领的极度匮乏。
努酋起兵抗明以来,战死在辽东的大明总兵、参将不计其数,至于什么游击、守备、把总之类的中下层军官那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种情况下,残存的辽东将门也不得不将家中的雏鹰早早放飞,借此弥补军中的空缺。
对于阵亡士卒的抚恤,曹向丘其实早就有所了解,本来这事应该是大明朝廷来做,可惜朝廷做的一团糟,最后只能由各级军将替朝廷来做。
大明最早出台抚恤政策是在明太祖时期,当时朝廷会给阵亡士卒家人米五石,钱一千二,麻布两匹,如果家中没有成年男丁,无法自力更生,朝廷还会按月发放粮食,直到子嗣成年。
不过这个政策在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就被废掉了,原因很简单——赔不起。
虽然后世对于土木堡之变战死的明军数字有一些争议,但最保守的估计也要在三万人以上,按照朝廷当时的财政,要一口气拿出数以百万计的粮食和铜钱用来抚恤,那压根就不可能,所以就直接赖掉了,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而且随着明代经济的发展,明初时期定下的抚恤标准也已远远不够用,因此这种抚恤政策在明中期名存实亡。
到了万历初期,随着张居正改革的成功,朝廷财政大大宽裕,于是又重新修改了阵亡士兵的抚恤政策,阵亡士兵家人一次性可以收到三年全额军饷,如果家中没有成年男丁,则会每年发放半额军饷,保证生活。
按照当时的军饷计算,一个士兵一年全额军饷是18两白银,那阵亡之后的抚恤金至少要54两。
曹向丘算了算三大征和萨尔浒战役的军费开支与士兵阵亡数量,大明朝廷在万历年间居然没破产,简直就是奇迹……
奇迹个鬼啊,用脚趾头想就明白朝廷又赖账了。
军费开支赖不掉,那只能赖掉抚恤金。
曹向丘挠了挠头,对于大明政府的这波操作,他无话可说,自从谭伦这一批抗倭名臣凋零之后,朝廷真的是没有几个懂兵的文臣。
不发抚恤金,户部是节省了一大笔的开销,让太仓的银子又能压住张首辅的棺材板,可从长远看,最后吃亏的,一定是大明朝廷。
很简单,你大明朝廷不发抚恤金,就是没把士兵当人看,那士兵也就没必要为朝廷恪尽职守,以死报国就更不会了。
普通士兵的战力飞速下降,老兵油子越来越多的,打仗转进如风,祸害百姓倒是一把好手,这种兵能有什么用?
朝廷每年上百万银子的军费就养了这些废物,坑的不还是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