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追求进步(1 / 2)眺望黄土地首页

李横在床上足足躺了半个月,之后便又拄着拐棍儿一瘸一拐的和村里那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了一起,李竖听说他的哥哥受了这么大的屈辱,一直扬言要找虎子算账,但是也迟迟的未见他行动,三个一伙儿,两个一对儿的成天待在前村的赌场里,李竖和他爸李玉柱一样嗜赌,时常父子两个齐上阵,四人一桌的麻将,他们家就能占两个,掷骰子,打扑克等各种赌博样样精通,小小年纪,在他的那些赌友里没人把他当孩子,因为他的赌技精湛,人年轻,眼疾手快,他爸李玉柱也望尘莫及,在赌场上平时也是赢多输少,最后的结果就是他赢得多,他爸输的更多,他输了的时候,也有他爸顶着,赌友们也不怕他没钱,子债父偿,反正赢谁的钱都是赢,管他什么小孩大人。

正月一过,天气立马有了回暖的趋势,河里结的冰也渐渐的开始消融,山上的积雪除了山的背面照不到阳光的地方还在坚持着之外,其他地方也已经融化成了雪水,一点一滴的滋养着这荒凉的大地,为今年的庄稼提供着给养,这也预示着不出什么意外,今年又是一个美好的丰收年,村里的孩子们除了那些已经辍学的,大部分已经都去上学了,村里也安静了不少。

此时中国这头老雄狮已经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公元两千年,新中国经历过战火与贫穷,人们也变得更加的坚强和勤劳,再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村子里虽然还是极为贫困,但是已经很少有人吃不饱肚子,让孩子读不起书的情况了,只是我们这个坐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封闭的村子,观念还是极为陈旧的,大多数的家庭并不认为读书有什么前途,很多孩子读完小学或者上个二三年级就草草的辍学回家,不是放牛就是帮助家里人在庄稼地里劳作,多种地,多产粮食,多搞生产才是人们眼里最正经的事情,大概是老一辈人依然没有从那个饥饿年代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只知道埋着头,为家里的仓库里更多的储存粮食,才能让他们安心的生活,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山上的地种的漫山遍野都是,只要是能长出庄稼的地方,哪怕是三株谷子,两株玉米,也得给他种上,但是在当时我还是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种了那么多的小麦,还是吃不上白面馒头。

我爸算是比较有远见的人,时常和村子里这些积极分子在一起探讨人生,每当农忙过后,他就整天整天的躺在老红军爷爷家里的火炕上,为老人家烧炕的同时,也听老红军爷爷给他讲那些他从来没见过的事情,从抗日战争讲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老红军爷爷变得苦难经历都变成了一个个让我爸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故事。

他有时候也去和村长聊聊天,说说村子的发展,谈谈以后的设想,甚至他还跑到前村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和老师们聊天,当然大多数聊得都是我的学习情况,除了这个,他也没什么话题能和老师们聊到一块,一个近乎于文盲的人和知识分子的话题自然是少的可怜。在我们这个村子里估计也就只有老红军爷爷和村长这两家人能入的了我爸的法眼了,在村子里其他人的眼里,他的性格不可谓不清高,同样是和村子里大多数人一样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还不屑与农民为伍,天天有那些花里胡哨,异想天开的想法,所以村里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和他来往,说他不正经,假清高,在村子里农民的眼里有一个非常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农民生来就是农民的宿命论,纵使你再有想法也还是个农民,这是你的先人赋予你的身份,是摆脱不了的。

但是我爸就有点不一样了,他认为他是农民,但是他的儿子,孙子可能不是农民,只要一代人一代人不断地努力,一代比一代向前多迈出一步,那么终究会摆脱这个宿命,他所要做的只是迈出眼前的这第一步而已,在追求进步这条道路上,我爸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虽然当时我也和村子里大多数人认为的一样,我爸就是假正经,装清高,直到后来懂事了才明白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