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
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
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大家都说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大昭寺的建立颇有传奇色彩,人们关于大昭寺的建立也有两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这样的,那时候人们普遍都住帐篷,并没有寺庙来供奉神佛。松赞干布的一位爱妃想要建议建一个寺庙来供养他从家乡带来的一位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可是不知为何,寺庙每每建立,到晚上总是倾塌。后来文成公主嫁了过去,她熟通阴阳八卦。他看出了西藏的地形,犹如一个魔女,而拉萨的位置正好是魔女的心脏所在。建立寺庙的旁边是一个湖泊,叫做卧塘湖,也叫牛奶湖。魔女的心血汇成了这个湖泊,所以寺庙的建立才会频频倒塌。文成公主说要用一千只白山羊,填满这个湖泊,才能建寺。
第二个传说与第一个传说相似,拉萨当时一片荒凉,是一块名副其实的荒地。文成公主利用占星术,看出了拉萨是一条龙,要想将龙牵制住,必须在龙尾的地方,建立一个寺庙,这个寺庙就是最早的大昭寺。
虽然关于大昭寺建立的传说众说纷纭,但是拉萨的建立是在大昭寺的基础上,这是大家都形成共识的。
大昭寺建立后,西藏各个角落的信仰者都前往朝拜,旅店、饭店等渐渐的在大昭寺周围出现,拉萨的雏形慢慢开始形成了。
在大昭寺内,感受信仰的力量,我最深的感触当属主殿内的牙柱,佛像,坛城以及主殿外的金顶。
大昭寺里的“牙柱”是主殿前的一根柱子,上面有很多缝隙,里面塞了很多人的牙齿。倒毙在路上的朝圣者在临死前会把自己的牙齿敲下来,后来的人看到会带着逝者的牙齿继续前行,到了大昭寺嵌进古老的“牙柱”里,表示死都要完成朝圣的愿望。按照信徒们的说法,如果死在磕长头的路上,是最好的超度。
如果说牙柱代表着信仰的精神层面,那么佛像,坛城及金顶代表着信仰的物质层面。
大昭寺内供奉着西藏境内最大的坛城,全部由纯金打造;佛像与金顶,既有纯金打造的,又有金粉粉刷的,而这一切修建的费用,都来自于信徒的募捐。恐怕只有藏人信徒可以如此的虔诚,如此视金钱如无物吧。
接受了一天的文化熏陶,身体也有些疲乏,毕竟高原不比平原,走的多了还是比较累,逛完大昭寺后我们三人吃了饭就回酒店休息。
我们三人回酒店进行了商讨,觉得高反不太严重,就尽早前往墨脱,至于拉萨,可以等回来后再做游览,于是,一拍即合,我们临时决定第二天就出发,准备开始这次旅行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