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颍川士人(1 / 2)汉和三国首页

来往的兵卒清扫着战场,偶尔从看似首领的贼匪尸体上掏出些财物。因军纪严明,所得财物统统都上缴。好在刘和丝毫不在乎这些财物,只是下令按功分配,使得众兵卒一阵欢呼。

王越与刘和并行,听罢刘和之前说的话之后,王越扭过头略显疑惑的说道:“这些兵众由朝廷统一征调,战后自有朝廷安排,莫非你有办法一直率兵统领此军?”

刘和思虑片刻,心想既然已经脱口而出,那索性向王越稍微透露一丝想法。“勇将悍卒,此军皆已形成。若能再历经些磨炼,加上子度这等人物教习,成为世之强军并非难事。”

王越摆摆手,觉得刘和有些少年心性。或许是因为这小半年的军阵生涯让其情感勃发,也或许是首次领兵行军心中激昂,才会有了这番言语。

便笑着再次问道:“还是那句话,战后各兵卒自有朝廷安排封赏,如何一直成军?”

刘和毫不迟疑的答道:“家父入冀州安抚民生,自然也是需要兵卒来护卫一方平安,此军正好可用。想来冀州那边即便擒杀贼首,剿灭叛乱,也必定无法肃清匪盗。届时就如今日这般,我军先在冀州各处用兵平贼,边战边练,不出一年可成强军否?”

王越依旧轻笑,不再言语。虽未反驳,却也并未完全认同刘和的设想。即便刘和说的可行又能如何,这部军伍并非地方上的郡国兵,大家应朝廷征兆,在战阵之上立些功劳,还不是为了得官封赏,到了最后大家哪儿来的回哪去。最多一些屯长、军候之人可去地方郡县中担任些官职罢了。

刘和看王越还未听出话内之音来,便继续说道:“子度莫要以为只有京师洛阳之地才有常驻的官军。难道子度忘记了北疆之地?”

“要以此军驻守北疆?”王越原本平静的神态略显诧异。

刘和点了点头,扫视了一遍周围正在忙碌的兵卒。“家父曾久镇幽州,在整个河北及北疆之地,也算是颇有名望,想来促成此事的难度不会很大。”

听到这番话,王越心里略有所动,虽然还是很难相信,但也不再认为刘和是一时间的异想天开。

“便依你所言,若是真能如此,将来回了幽州,也算有我立身之地。”

一番辛苦的说辞使得王越答应教习这些兵卒,刘和忍不住开怀大笑。

“既然如此,以后便少不得让子度兄教习众将士了。”

“自当尽力。”

重新整军后,程普前来询问如何处置俘虏。刘和看了看远处跪倒在地的那群俘虏,无心斩杀,便说了句带着吧,日后或有用处。

程普欲言又止,刘和看了其一眼,倒是先出口询问道:“德谋觉得不妥?”

“军粮有限,而且此乃叛乱贼寇。我等率军北上,难免有所不便。如若不杀,也最好是给州郡府衙进行处理。”

“德谋考虑的周详。我们本就将路过颍川,既然如此,等到了阳翟城下,将这些贼寇交给颍川太守便罢了。”

刘和大体上交代了几句后,便由程普、黄忠等人具体整军前行了。

颍川郡乃是豫州八郡之一,乃中原腹地,早在先秦战国之事便定其名。这里地方豪族门阀众多,也受黄巾之乱灾害极重。

年初刘和随皇甫嵩和朱儁兵入颍川,在长社大败波才,平定豫州便是由颍川开始。在此之后新任豫州刺史王允全力安抚民生,虽有小乱,但也算民生平稳了许多。

一路上众人提起那第一场大战,也是记忆犹新。因为这里有一大半人都参加过火烧长社的追击大战,而程普和韩当更是阵斩波才,立下战阵头功。

行军约两个时辰左右,已经能看到阳翟县的城墙。刘和派遣斥候先行持朱儁手令跟那颍川太守知会一声,主要是为了今日能够在阳翟城下驻扎。

没过多久,斥候回报,那颍川太守已派其主簿前来迎接。

看到不远处的颍川郡府众人,刘和驻马而停,下马施礼。

为首一人面容年轻俊朗,看起来也似乎刚过弱冠之龄,身上还带着一股熏香之味。冲着刘和拱了拱手,客气的说道:“在下乃颍川阴太守属下主簿,荀彧荀文若。得阴太守之令,前来迎接大军。”

刘和听罢荀彧的介绍,先是一愣,脱口而出。“王佐之才,荀文若?”

荀彧略显疑惑的看了刘和一眼后,谦虚的说道:“济世之才的大名,荀彧也早有耳闻。”

刘和自知失态,讪笑一声。“荀氏八龙的大名海内共知,若有机会定要拜望。不过今日能得见文若,也知荀氏一门,尽是英杰了。”

荀彧听此恭维之词,不再多言,只是微微一笑。岔开话题,向刘和问道:“不知大军在阳翟驻扎几日?所需粮草辎重多少?”

刘和一听正事,也调整了心思。“文若可做主?”

荀彧答道:“区区乃一主簿,无权做主。只是需得报备于太守,也好让上官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