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募兵之争(2 / 2)诸国志首页

邹融道:“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今古族民众不来,不过畏其法令而已。若大王能够提升军饷,我料必然会有勇将前来应征。待得我国中诸事得解,再行解聘犹未迟晚。”

闻寿点头,觉得也有道理,便又问道:“但依先生所见,军饷提升多少合适?”

邹融道:“国中寻常官职,自有分化。如今新招之兵,意在短用。届时旧军回归,便可遣散。既如此,以微臣认为,便是军饷薪资过高也未尝不可。除此之外,唯才是举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但以微臣之见,但凡只要符合招募标准的国中之士,无论身份如何都可摒弃前嫌予以重用。此等诏命颁布,国民岂有再拒之力。臣料募兵可一举而成,更兼招募尽精锐勇将,可为大用无疑。”

闻寿不允,言道:“古族万民受法令限制,以此裹足不前。此等理由,我能理解。故而提高薪金,用以吸引完成募兵计划,并非不可。只是若设薪资过高,国中恐有言论。若是只在国中也便罢了,一旦传扬出去到了王都令王上知道,岂不因此责怪我等故意违背国家法令?虽然古族崇瑀变乱已经过去五年之久,但我大夏王朝对于曾经亦多有言辞者。今先生不但加大薪酬,还要唯才是举。岂非往那些秉笔之士口中送话,自掘我等之坟墓吗?”

邹融了解闻寿心意,但仍旧不肯放弃。但无论他怎么劝解,闻寿只是执意不从。邹融知道时机尚不成熟,只得暂退。以此又行募兵政令近半月,所得兵士还是微乎其微。闻寿由此心急,只怕误了子储大事。无奈之下又寻邹融前来商议。邹融也不多言,仍旧之前那些理由。

闻寿迫于情势,最终只得做出了让步。

既得闻寿妥协,邹融心中暗喜。由此在原本的军饷上予以加倍,尽招国中勇者。古族万民早有意投军者,只恨碍于国法故而不前。如今闻听薪资如此可观,故而国中勇者尽数来投。邹融更大开言路,但凡有志之士,无论身份贵贱。只要符合身体标准,尽数收编入伍。仅仅不到十天的光景,便得万民响应。招募新兵尽万,资质俱佳。

邹融以此报知闻寿,闻寿遂亲自来看。

但见新兵素质,甚为欢喜。这才就此派遣出国中原本的夏朝原住之兵,更多运辎重以副将蒋冲作为统帅亲自送往前线并予以支援。只留少部在国内,尽皆提为士官。以此训练新兵,自然不在话下。

新兵招募诸事既已完毕,邹融计划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闻寿虽然在募兵之中对于自己提出的建议予以了多方妥协,但邹融心中清楚得很,那便是闻寿所以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只是迫于压力和形势而已。一旦大夏得胜之兵回返,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遣散如今新招募来的这些军士,由此维持子储预先定下的法度。

如果事情是那样的话,那么一切自己此番的设计恐怕就都要付诸东流了。

“绝不能让闻寿有遣散这支军队的机会,如今应该让大夏原住军队尽去,只有利用这段时间让他倚仗这只军队,我们古族部落才能迈出改革的第一步。也只有掌握了军权以此迈进,才能最终实现我与首领曾经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邹融心中这样想,由此苦思计策。待到深夜,终于谋得良策。就此起身,脸也暗中出城,直奔荒郊而去。

这正是“一心只为昔日誓,岂容法度限制约”。预知邹融所思何计,后当行事如何?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