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自有秋风扫,我虽扫地意扫心。”
这些话语,自然落到陈先生耳中,本是心中郁结的他,忽然负手而立。脚步一顿,走向宋玄问道:
“宋七,方才你所念叨的话,何人所教?”
宋玄放下扫帚,抬首看向陈先生问候:
“见过先生。”
陈先生头轻点,摇了摇折扇,打量着宋七,“宋七,你念的话到底是何人所教?”
宋玄眼神中溢出淳朴的笑,回答道:“回先生,是小子偶有所得。”
“哦?”陈先生古怪一笑,摇扇道:“宋七,我怎不知你有如此学问?”
“小子敬仰先生才学,平日扫地之余,一直默默旁听先生讲课。”
此话一出,陈先生手拿折扇双手负于身后,举步走近宋玄,“哦?你听我讲过什么课?”
宋玄见此,心知陈先生存疑,便作一板一眼道:
“入学后,先生从《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教学子们识字。后来,先生进一步教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管子》。”
说罢,他见陈先生看着自己不发一言。他心想,刚刚的回答是没问题的。昨日下课在讲堂里扫地时,明明看到书案上摆着这些书。
陈先生忽然发声道:
“‘作者七人矣’……”
宋玄眼神一亮,了然。
他略作思考:“‘作者七人矣’,语出《论语?宪问篇》,篇中有云:“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此题的大致意思为,孔夫子说到有贤德的人,遇到乱世就会避开。那差一点的人,若是遇到是非之地也会避开。那么再差一点的人,看到别人不好的脸色,也会避开。更甚者,听到不好的言辞都会避开。而这类人,孔夫子所知道的就有七个。”
他回想起原篇前后文,于是对道:
“七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与鲁少连。”
他来不及观察陈先生的反应,又听到陈先生继续说道:
“有云‘见有礼於其君者,如孝子之养父母也。’。”
宋玄一听,即知此出自《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于是对道:“下文曰:‘见无礼於其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陈先生的身躯微微一顿,脸上闪过一丝讶然之色。他将扇子从身后撤回,往手上一敲。
“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
宋玄听罢,不由脱口道:“此言出自《管子?任法》任法篇。”
然而,此话一出,陈先生眼中闪过的讶然之色更深。
“《管子》这本书,你是从何习得,我可不曾教过。”
陈先生来回走了两步,看向宋玄。
他脸上的表情怔住了,心道不能慌。
于是,他目露真诚:“这,这是小子在讲堂扫地时翻看到的。”
陈先生喃喃自语,“《管子》一书不在科考范围内,但我们赵国重法,而《赵刑统》就是沿袭《管子》一书的思想,乃是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他说出这句话后,似是惋惜。
他看了宋玄一眼,见他更清瘦了几许。
“宋七啊,近日风寒可好了?”
“感先生念,小子前日从文塔回来后,风寒已无大碍。”宋玄看向陈先生一笑,作是轻松状。
他见陈先生溢出笑,“宋七啊,这风寒可不容小觑。”
又亲切地看向他,“你且随我来,我书斋里有专治风寒的药。”
宋玄看了看陈先生,惴惴又高兴道:“好。”
他转身拖着扫帚,随着陈先生往书房走去。
不料,陈先生回头瞥了他一眼,对他摆摆手,“把扫帚放下。”
“噢”
宋玄将扫帚靠放在紫荆树旁,理了理衣服便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