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拜访(2 / 2)大明的启迪首页

不会放弃海洋的信号。

郑和先是和朱瞻基聊了聊海上见闻,尤其是这次郑和去了更远的地方,见到了昆仑人的祖地,那平原上奔跑迁徙的兽群,一年都不会寒冷的雨林,撒豆成豆田的富庶,给朱瞻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还要给您介绍一个人”,朱瞻基说着,指了指站在自己身边的白天。

郑和一听倒是吃惊了。

他上次出海之前,还没有见过白天,因为礼数的原因,白天和郑和都是站着的。

所以郑和一直以为跟在朱瞻基身边的白天,只是个普通的新来的小太监而已。

也不是郑和脸盲,忘了白天长什么样子,常年在海上漂泊的郑和,视力其实有点差的,今天白天来的时候没穿上朝才穿的衣服,再加上到现在白天都是一言不发,所以郑和根本没认出来白天就是昨天帮他解围的那个小少年。

“这是安乐所千户白天,昨天在殿外还跟您说过话的,不记得啦?”

朱瞻基也知道郑和的眼神不好,想必是没认出来白天,于是调侃道。

“还真是,人年纪大了,眼神就差了,竟没有认出是昨日那位给我创造进谏机会的那位,这年纪,我还以为是哪个武林世家的不世出的天才过了武举了呢”。

郑和当然不会没听过白天的名号,回京一路上就听宋礼在那边絮叨什么年纪轻轻的谗臣什么的。

“郑公公谬赞了,就是机缘巧合罢了。”白天苦笑了一下,千户听起来威风,社会地位的确是比同档次的文官差一些。

这也是宋明时代的一大特色了,重文轻武。

宋朝是怕再出一次陈桥兵变,所以疯狂打压武人,最后搞得武装废弛,被人从汴梁赶到了临安,又从临安赶到了崖山。

明朝就比较奇葩了,按理说应该是吸取前辈灭亡的经验,重视一下武人的社会地位才是。

但是明朝吸取经验的时间线有点长,吸取到唐去了。唐那时候藩镇割据,各路刺史一个接着一个的造反,太监废立皇帝。

所以终明一朝,是武功一代比一代差,太监倒是一代比一代忠心,除了末期的几位,剩下的例如刘瑾魏忠贤之类的,都是倒在了君权和内阁抗争的路上了。

当然要说口碑最好的,第一要数眼前这位,七次下西洋,流芳百世。

还有诸如张敏,王承恩之类的,也是比较受后世赞许的。

“我这次让太孙带我来,就是听说郑公公长于海事,之前有设计了一艘还舰,陛下和造船师都认可了,但我还是想听听您的意见,看看有什么能改动的地方。”

说完,白天就把准备好的设计图递给了郑和。

郑和拿起图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