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地上狐狸形状的白骨,我心中一片骇然。
怎么了这就死了?
刚才那个牛B哄哄的红狐狸,在看到老梁手中的牌子之后,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着老梁又磕又哭的。
梁雨生他到底是谁?二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土地公走的时候和红皮子死前称呼老梁为“城隍爷”是什么意思?
我看了看老梁,浑身上下的青色“灵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灵气”,异常浓郁的缠绕在他周围,曾经嬉皮笑脸的表情也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严肃,经典的山羊胡无风自动,瞳孔变成了诡异的暗红色,他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感。
我从未有过像现在一样觉得老梁这么的陌生!
老梁见我震惊的望向他,叹了口气对我说道:“陈禹,之前为师不告诉你这些事是有原因的,现在虽然也不是时候,但是无耐被你看到了,你想问什么就问吧。”说罢挥了挥手又对空气说道:“还不赶紧出来拜见你们少爷!?”
老梁话音刚落,在他周围又出现了四道黑雾,随即汇聚成为了四个人影,跟当时的“枷锁将军”一样,穿着各类的衣服,看不清面庞,忽然单膝下跪依次说道:“属下,甘柳将军”、
“属下,范谢将军!”、
“属下,牛马将军!”、
“属下,日夜游神!”、
“属下,枷锁将军!”
后忽然一拱手,齐声吼道:“拜见小少爷!”
我被震惊的说不出来话,老梁见状跟我简单解释了一下所谓的“城隍爷”。
城隍,也叫“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城隍职责是掌管生人死人户籍,守护一方,为一方百姓记下善恶功过。在道教科仪法事时,召请亡魂前,会给城隍发牒,通知城隍派鬼卒押解亡魂到坛场施食超度。城隍由护卫神变为阴界监察系统,道教因之而称城隍神职司为剪除凶逆,领治亡魂等。
城隍发展至今,明清以后,成为一个神的官职,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为省级行政区所奉祀,相当于阴间的巡抚。府城隍相当于阴间的知府,县城隍相当于阴间的县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老梁又向我解释道他周围的这些“人”,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神。
其中城隍的僚佐为各司,而各司依各庙配置,并不相同,有三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说,且各司名号,也不尽相同,如头城城隍庙则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司。唯大抵以阴阳司为诸司之首。阴阳司是城隍爷的第一辅吏,协调诸司,监察诸案后,方陈报于城隍。
我心想不太对啊,那这么说老梁应该已经死了啊?况且他看起来既不想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又不想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老梁听到我的疑问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告诉我说。
有些神明虽不称城隍,但却有城隍的性质与职能,如福建泉州惠安县的青山王,其庙就配奉有判官、诸司、范谢将军等,而他,也可以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例外。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毕竟今天给我的震撼太多了。想了想又问道:“那二十年前....”老梁挥了挥手打断了我说的,走到了一楼的客厅点上了根烟深吸了一大口对我讲起了二十年前的故事。
二十年前老梁可算是一个十里八乡的大名人,能掐会算,精通玄学阴阳之术,还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和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
当时“仙姑”学成下山投奔老梁,她身上的堂口有三位大仙儿,分别是胡老大,胡老二和胡炳鑫。
因为是名义上的“师妹”,老梁对仙姑非常的照顾,自然也就结识了她堂口里的三位“大仙儿”,并且跟其中的“狐四爷,胡炳鑫”走得最近,经常一起喝酒吃肉,好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