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历史的进步一
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朱棣发现体制内存在非常多的弊端,想解决又不知从何下手,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没有想到万全的解决办法之前,只好一拖再拖,比如太监的问题,宫女的问题,后宫宾妃的问题,藩镇割据的问题,卫所的问题,私人武装的问题,武将家丁的问题等等,每一个都有可能动摇自己的帝位,或者影响子孙后代的统治根基,加上自己的上位多多少少不占道义,心里始终有一个危机感,组建联合舰队下西洋也有永除后患的意思。
今天马和的一句话,再次触动了朱棣内心的危机感,回到宫里还是无法平静,决定与马和好好谈谈,上次与王景弘的交流中,王景弘向朱棣提了几个大的方向,因为面临联合舰队远征,时间太紧,因此没有进一步探讨。
第二天,朱棣将发现的问题以及心里的困扰忧虑毫无保留的告诉了马和,希望马和能够帮忙厘清思路,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些问题压在心里已经很久,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述的人,苦闷无比。
昨天马和的最后一句话让朱棣痛下决心,他发觉在身边有能力提出解决办法的人中,只有马和与王景弘是唯二不考虑自己利益的人,而且是唯二两个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妥协的人,那怕是对着自己这个对整个国家握有生死大权的皇帝,也从不妥协,特别是掉进水里后,变得更加敢言,而每每提出的策略又隐隐是解决自己心中困惑的方法。
马和听了朱棣的问题后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的表情,让朱棣大吃一惊,这些足以动摇统治根基的问题,马和听了后竟然无动于衷,只能证明这些问题马和早就看到了,甚至有解决的方法:“为什么你听到这些后没有任何反应?”
马和思考了一下慢慢开口道:“皇上,其实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不是现在才有,从夏商周时期就存在,每个朝代到了中后期这些矛盾就显得非常突出,直至崩溃为止,等社会秩序得到恢复后,又进入了下一次的循环。”
朱棣在心里默默想了一下,还真是如此:“难道就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
马和:“办法不是没有,但阻力会非常的大,甚至可能危及政权的稳定。”
朱棣听了以后,不停的在大厅转圈,一边走一边思考,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的阻力,那怕动摇统治的根基也在所不惜,这种状况必须得到彻底的改变。”
马和:“皇上三思,这一步踏出去就不可能有回头的路可走。”
朱棣:“我的决心已定,现在是权力最为集中,也是权力最为鼎盛之时,这时候不进行改革,后代更无可能有成功的机会,其他的不要再提,把你的解决办法说出来听听。”
说完一脸期待的
看着马和,马和看到朱棣焦急的样子,在心里慢慢组织适当的词语:“皇上,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但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也许要经过两代人,三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
马和:“关键是两点,一个是内部一个是外部,内部的关键之关键是开启民智,外部是消除潜在的威胁。”
朱棣:“具体一点?”
马和:“我先讲讲外部的威胁吧,从现在的实力看,明帝国是无敌的,这些年与蒙元的战争差不多全部取得全胜,但这些只是战术上的胜利,在战略上是失败的。”
朱棣:“何以这样说?”
马和:“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目的不外乎是消灭敌人,或者消灭敌人的威胁,另一个就是为国家获得利益,包括土地,人口,还有自然资源等,而这两项最基本的目的都没有实现,因此说战略上是失败的。”
朱棣往深一想,还真是这样,虽然总是打胜仗,但蒙元的威胁始终存在,更不要说获得相应的利益了:“你说的不错,从结果看,战略上是完全失败的,应该采用什么战略?”
马和指着地图对朱棣道:“像这种你强他就跑,你弱他就咬的的敌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压迫他们的生存空间,让敌人每一次集合力量进行反击的时间不断延长,直到敌人无力为止,这也是王景弘出征前向我提出来的新战略,叫做步步为营战略,每一次战役不要求歼灭敌人的数量有多大,但一定要在占领的地方站稳,将根深深扎下,要站稳就筑城,不断的往前推,然后移民,同时消化原住民,用先进的华夏文化进行同化,有个三五十年,蒙元不是完全消失,就是往更加遥远的地方去了,就像当年的匈奴一样。”